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Intro Image

拆了又架!才殘殺四黑鳶 非法鳥網又現七堵山頭

Intro Image

貓羅溪石虎遭路殺 恐為國慶焰火場地干擾

Intro Image

珍古德博士離世 終身投入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育

 
 

家人團聚的農曆春節,餐桌上豐盛的年夜飯難得的團圓時刻話題熱絡,長輩的祝福、子女的關心照顧,長久的文化累積讓除夕夜的記憶不同於過往三百多個夜晚。人們在乎氛圍,每一道年菜都有著「年年有餘」、「健康長壽」的喜氣與祈願,但這一切的氛圍似乎都與實際的海洋、自然環境無關。

撰文 林東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農曆春節「年獸」從大海上岸了

大年初一(1/25)接近中午,收到訊息詢問我「是否在花蓮?是否有空到長濱現場支援?」隨即傳來兩張鯨豚擱淺的照片;由於臺灣沿海經常有鯨豚擱淺的消息,原本不以為意,在點開照片後態度完全翻轉。照片中的海巡人員對照到擱淺在海灘上的鯨豚,可以看出鯨豚體型的巨大是我不曾有過的救援經驗,還有明顯的喉腹摺(throat grooves),這是部分鬚鯨亞目具有的特徵之一,也是我在花蓮賞鯨船解說不曾見過的種類。

花蓮常見的鯨豚多為小型齒鯨,運氣好偶爾能遇到大型鯨,如齒鯨亞目中的抹香鯨、虎鯨,或鬚鯨亞目中的大翅鯨、角島鯨(大村鯨)——這些在我支援鯨豚救援有限的經驗裡都還不曾遇過,當然也不希望是在海灘上遇見,但看著照片中擱淺靜止在海灘上的巨大身軀,心情是矛盾且複雜的。

首先感受到的是興奮,期望前去「朝聖」,畢竟是過往少有的經驗,也許帶有一些獵奇,可隨即內心的警報響起,警醒著自己「興奮是應該有的心情嗎?」我沒有答案,只是默默的收拾好情緒,開始為明天(1/26)的救援工作準備,並祈禱著大潮別將鯨豚帶走。

長眠的巨鯨卻使我們難眠

大年初二依然是走春團聚的日子,可我們不在年節的時序裡走,而是往海邊去救援一隻再也無法回家團圓的巨鯨。從花蓮出發抵達長濱已近中午,搬運著沈重的器材卻壓抑不了迫不及待的心情,但越往現場靠近氣氛越是肅穆。海巡人員早已圍好警戒線,提醒著民眾這是保育類動物不可碰觸,而成大救援團隊的老師們正在將巨鯨的身軀截成兩段,否則這隻體長20公尺的巨鯨也沒有拖板車可以運送。

鯨豚救援的現場,每個人都在與時間競賽——特別是在海浪可以觸及擱淺鯨豚的情況,退潮的時間若未充分把握,等到再次漲潮不僅風險增加工作難以持續,鯨豚更可能被海浪帶離海岸,功虧一簣。然而現場肅穆的氛圍不僅是因為與時間賽跑,我想另一項主要原因是來自巨鯨嘴部纏繞的綠色尼龍繩索。繩索上附著著耳條茗荷(藤壺的一種)建起的密集聚落,牠們還活著也許是渴望海水而微小的活動著,我仔細的記錄下牠們的樣子,也仔細地記錄著這條綠色繩索纏繞的部位,在右側上顎骨附近繩索將巨鯨的皮肉切開,之後的解剖更發現此區域骨骼碎裂嚴重,也許在生命結束前,因為這條繩索痛苦掙扎了好一陣子。

02 1綠色繩索纏繞的部位,繩索將巨鯨的皮肉切開。

當下思考的速度變得緩慢。在場沒有人具有被繩索纏繞、長時間飢餓的經驗,於是在看見了巨鯨的苦難後,卻無法想像他生命經歷的痛。若能詢問巨鯨痛苦的程度,10分是最痛苦,那麼答案會是10分?還是20分?內在有一種無法承接的愧疚,像是當天掉進雨鞋裡的小石礫,雖然知道傷不了自己,但不舒服的感覺如影隨形,總是在每一個步伐被疼痛提醒。

然而速度很快的是救援,即便這隻巨鯨已經死亡。團隊決定先採集耳條茗荷的樣本,之後隨即將纏繞巨鯨的綠色繩索切斷,希望能有機會追蹤這條繩索原本的用途、可能的使用區域、纏繞的時間等。然而除了對事實的探究,卻讓我不禁想著「切斷繩索」這遲來的救援行動,希望仍能讓他感到解脫——但或許這樣想只是讓自己覺得「我好像對於愧疚做了些彌補」因而感到解脫。

02 3團隊決定先將纏繞藍鯨嘴部的繩索切斷。

最殘酷卻也最合適的環境學習與生命教育現場

這隻來自大海的年獸,在春節期間新聞很快的傳開。救援人員正忙著測量巨鯨各部位數據資料、採集樣本等工作時,遊客也一群一群的接踵而至,有的在警戒線後觀察著採樣工作,也有一些直接跨越了警戒線走到巨鯨身邊,只為了與巨鯨近距離合照,甚至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冷不防的碰碰看鯨豚的皮膚摸起來什麼感覺。

遊客靠近擱淺鯨豚的行為,除了可能影響救援工作外,更重要的是缺乏「自我防護」的意識與觀念。人與野生動物接觸多少存在風險,動物死亡後軀體快速的腐敗,看不見的病菌、微生物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也因此救援人員如何避免自己遭受感染,是在工作中最重要且第一優先考慮的事。

好奇前來的人們,對鯨豚的認識並不多。出於好奇,就跟著其他人的腳步朝人多的地方聚集而來,有人回憶起自己曾經在哪片海域,與鯨豚有過美好的相遇,也有人對眼前的巨鯨表示扼腕。在現場四處散落的鯨鬚板(baleen plates),有人說是輪胎、汽車零件,但其實是鬚鯨口腔內的濾食構造,在擱淺上岸的過程中脫落,隨著海浪散佈海岸;更多人對於種類好奇頻頻探問,有人覺得是抹香鯨,但抹香鯨是體型最大的齒鯨(Odontoceti),而現場的巨鯨就外觀已經可以確定是鬚鯨(Mysticeti)。

只是忙於採樣、記錄的救援人員,無暇顧及遊客的好奇和誤解,但這樣的場合卻是最好的環境學習與生命教育機會——人們已經帶著好奇與動機來到現場,我們只需要適時的解說,讓遊客對鯨豚能有基礎的認識,以及可能導致鯨豚擱淺的原因,遭遇鯨豚擱淺時可以採取的行動等。只要有一些人能夠現場解說,就能讓這隻巨鯨的死亡不僅是後續對物種的研究有價值,更能在第一時間將鯨豚遭遇的威脅和保育的意義傳播於社會中。

02 4散落在海岸上的鯨鬚板(baleen plates),是鬚鯨濾食的構造。
02 5藍鯨上顎清楚可見的繩索勒痕。

在獵奇與替全人類致歉之後

一隻巨鯨在春節期間於長濱長眠,經後續DNA鑑定,確認這是一隻雄性少年藍鯨。初二(1/26)當晚,趁著夜幕將藍鯨運送至台南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進行解剖,1/28~29兩日的解剖過程發現這隻藍鯨的胃裡什麼也沒有;體表下的鯨脂(blubber)厚度也僅7~8公分,健康的大型鯨類至少會有20~30公分厚;而研究人員希望採取組織樣本鑑定,在薄薄的鯨脂之下卻難尋完整的肌肉;一隻健康的藍鯨至少有100噸重,至少是7輛大型遊覽車的重量,而這隻少年藍鯨僅重20噸左右。種種跡象推估纏繞嘴部的綠色繩索,很可能就是導致這隻少年藍鯨餓死的主因。

如果沒有多想,一隻巨鯨擱淺死亡的新聞,也許很多人會單純的以為這是動物自然的死亡,不至於難過愧疚。然而當獵奇的情緒滿足後,是否能夠再仔細的看看這隻巨鯨用他的生命留下的訊息和線索,那條顯而易見的纏繞在藍鯨嘴部的繩索對一個生命造成的巨大影響。當我們願意承認錯誤並且道歉之後,更重要的是彌補,你可以透過以下建議方式,一起關注、參與,守護臺灣的海洋環境與生態。

  1. 查詢有關鯨豚保育的更多資訊,並追蹤這隻藍鯨標本後續研究與收藏的資訊,以及後續的教育推廣工作。
    (建議追蹤粉專:海保署成大鯨豚研究中心黑潮
  2. 開始關注海洋廢棄物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影響,海保署自成立以來,每季都會更新鯨豚與海龜擱淺救援報告。
  3. 實踐綠色生活,在消費源頭即盡力落實減塑、減廢,並將廢棄物妥善處理。
  4. 關心更多動物保育相關議題,臺灣正遭受生存威脅的動物很多,如中華白海豚、石虎、臺灣黑熊、臺灣狐蝠、歐亞水獺、鱟等,都需要更多人的關心與守護。
  5. 主動參與環境政策會議,監督政府在環境保護、自然保育相關政策推動與落實。
  6. 加入守護環境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參與培訓成為教育推廣者,或成為捐款人支持環境組織達成以上行動。
    捐款給黑潮,海好有你罩!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在臺灣早期捕鯨的年代曾有過記錄,之後就再也沒有海上目擊、擱淺的消息——而這隻藍鯨永遠地被留在陸地上了。他的生命逝去,但他的身體卻能夠告訴我們很多訊息,除了物種的,更重要的是環境生態的。人們因為觀察、體驗與反思而獲得更深一層的意義,這是海洋給我們的提醒與禮物,讓當下海洋環境生態面臨的困境浮現於陸地。

而事件不會真正的過去,當我們看見環境受的傷之後,只要我們不忽視、不遺忘,都可以依自己能力所及採取行動,盡力做到善後和預防,如同公視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捍衛人權的律師王赦所言:「解決傷害最好的方式是善後和預防。」那麼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在海上與他們平凡而自由的相遇。

02 6賞鯨船於花蓮港外海幸運遇見的抹香鯨。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