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ecretary Chris Wright’s X。
記者|陳怡潔 編輯|陳信安
2025年4月30日,正值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執政滿100天,在此期間,他已簽署超過百項行政命令,包含在上任第一天即宣布美國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並推動一系列針對《瀕危物種法》的政策調整。
川普政府提案限縮「傷害」解釋 將削弱棲地保護
《瀕危物種法》於1973年通過,主旨是防止因人類活動、經濟開發而使生物多樣性消失。自頒布以來,保護了包括棕熊、白頭海鵰和黑足鼬等多種瀕危野生動物;Science News指出,該法案共保護了將近1700種動物,其中291種有滅絕風險。
4月16日,川普政府發布了一項擬議草案,計畫撤銷目前《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中對「傷害」(harm)的既有法律解釋,主張僅將「蓄意行為」視為傷害,恐使破壞棲地等間接行為不再受《瀕危物種法》限制。
該草案由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共同提出,由於《瀕危物種法》用詞中,將”harm(傷害)“作為“take(捕捉)“的定義(註),因此該草案聲稱,若將「對棲地的改變」視為「傷害」,將與「捕捉」的最佳解釋相抵觸。
註:The term "take" means to harass, harm, pursue, hunt, shoot, wound, kill, trap, capture, or collect, or to attempt to engage in any such conduct.
《瀕危物種法》中「傷害」的解釋在1995年即被美國最高法院認定包含「棲地破壞」,此舉使任何導致物種生存環境惡化的行為都受到規範,過往曾成功阻攔多項開發,包含避免北方斑點鴞在北加州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的大片原生林棲地遭受砍伐,以及避免加州紅腿蛙棲息的濕地遭掩埋等。
以保育瀕危物種為主要任務的非營利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of Biology Diversity)指出:
棲地破壞是物種滅絕的最大原因。
因此,將棲地破壞納入法令禁止範圍,是拯救瀕危物種的關鍵,也是聯邦《瀕危物種法》與絕大多數州級瀕危物種法之間的重要差異,若草案通過,將使物種加速滅亡。
許多保育組織都強烈反彈,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副主席Andrew Wetzler批評,此舉將讓《瀕危物種法》形同虛設。環境法律組織「地球正義組織」(Earthjustice)副總裁Drew Caputo則指出,這會使企業有機可乘,主張只要未直接獵殺動物,其開發行為即不違法。
另一方面,產業界與保守派人士長期批評《瀕危物種法》對「傷害」的定義過於嚴格,限制了土地利用和經濟發展,對此項草案深表贊同。石油業貿易集團西部能源聯盟主席Kathleen Sgamma向紐約時報表示,這可以使《瀕危物種法》回歸保護物種的核心目標,而非阻擋那些實際上不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的開發案。
目前該擬議草案正處於為期30 天的公眾意見徵詢期,現有超過25000則意見發布於美國政府網站,最終定案將在徵詢期結束後的幾個月內發布。保育組織表示,若該草案正式通過,將對政府提起法律訴訟。
從修法到行政命令全面干預 「上帝小隊」有權定生死
事實上, 3月時,眾議院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阿肯色州共和黨眾議員Bruce Westerman還提出了一份《瀕危物種修正案》(HR 1897),主張透過資源優先配置來優化保育行動,並簡化審查流程、提升透明度和問責機制。
根據CBS News,Bruce Westerman此前曾公開表示:「《瀕危物種法》多年來被濫用,成為環境訴訟團體對抗經濟活動的工具,它並未實現原有保育成效。」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所屬律師Lucas Rhoads稱該修正案為「對《瀕危物種法》最廣泛的攻擊」,整理出數項對保育有潛在危害的修正內容,包含延遲物種列入保護名單的時間、放寬對開發計畫的審查、將保育責任轉交資源不足的州政府,以及取消關鍵棲地的保護等,恐使更多物種逐漸邁向滅絕。
目前,此項修正案已舉行一次聽證會,後續仍待眾議院、參議院議決,才會送交總統簽署。
與此同時,對應川普政府透過行政命令宣布的能源緊急狀態,跨部會特別小組「瀕危物種委員會(Endangered Species Committee)」將定期召開會議,檢視現行保育法規或措施對能源發展的限制。
該委員會由內政部長領導,成員包括五名聯邦高級官員與一位地方代表,負責評估特定計畫在保育與經濟之間的成本效益。若委員會認定某項開發計畫是實現國家或區域經濟效益的唯一可行方式,即可裁定豁免《瀕危物種法》的保護規定。
由於決策具備凌駕法律的效力,對瀕危物種的存續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委員會又被稱為「上帝小隊」(God Squad);自 1978 年有此制度以來,上帝小隊已裁決三次,其中兩次最終允許開發計畫免受限制。
川普第二任期屆滿百日,聯邦層級重要保育法案《瀕危物種法》持續面臨層出不窮的衝擊。反對者憂心,此舉恐削弱數十年累積的保育成果,對生物多樣性帶來長遠影響;支持者則認為,這些變革有助於提升效率、促進發展。隨著川普政府持續推動能源擴張與放寬環境監管政策,未來《瀕危物種法》的修法及實行狀況,仍有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