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BN

記者|張愷丰    編輯|陳信安    設計|楊詠涵、陳莉卉

2023年3月27日,一隻自六福村逃逸出來、在野外遊蕩18日的東非狒狒,意外死於眾人圍捕的過程中。這隻狒狒的死亡,不僅使各大動物園開始檢討園內的防逃設施與應變機制,也反映了照養人力專業度的缺失。

另一方面,臺灣動物園長期偏重遊客體驗的經營思維,與現行展演法規監督的限制,亦是釀成此次悲劇的原因。如何精進展演單位的管理品質?督促其重視動物福利?如何透過硬體設施、軟體技術的彌補,降低動物逃脫的風險?

狒狒陰影之下,仍舊監督有限的動物展演場所

理應管理不慎逃脫狒狒的六福村,在事件爆發之初,先否認園區有狒狒逸失,後來才坦言從結紮傷口的特徵判斷,該隻狒狒應為園區飼養的個體。而東非狒狒為保育類動物,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規定,持有保育類野生動物者,必須向地方主管機關登記備查。但六福村2022年向政府自述的東非狒狒數量155隻,卻與園方2023年3月24日清點的156隻有所出入,顯示園區對動物族群管理缺乏,與主管機關監督的失職。

去年3月31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下稱林業署)會同新竹縣政府、多位專家學者至六福村勘查,才提出幾點修正建議,請六福村限期完成。5月10日林業署則說明經複查後,六福村大致符合改善要求,像是將電牧線由1條增加至4條;完成全園防脫逃訓練等。9月13日,新竹縣農業處曾再偕林業署、新竹縣動物保護防疫所(下稱竹縣動保所),至六福村辦理狒狒晶片註記清查、數量清點;統計雄性72隻、雌性80隻,加上同年3月27日死亡的雌性東非狒狒1隻,與植入晶片過程中死亡的雄性狒狒3隻,合計數量共156隻。

農業處補充,初步辨識六福村多數的狒狒是東非狒狒,少數無法識別的個體,將透過拍攝照片、生理數值等方式,請專家鑑識確認後,再補註記登記卡。目前152隻狒狒已放回開放飼養的場域,死亡的狒狒也依野保法規定,至縣府完成註銷備查程序。

雖然歷經力挽狂瀾,但去年10月監察院發布的調查報告仍指出,新竹縣政府為野保法與動保法的主管機關,負有稽查與評鑑之責。狒狒事件後,竹府雖有查核並命六福村限期改善、加強防逃措施,但過去六福村曾被控訴展演動物飼養環境不佳,故竹府仍應持續追蹤、輔導改善,以增進動物福利。

報告發布的隔日(10月6日),新竹縣農業處回應監察院建議,表示六福村已於8月31日完成全園狒狒晶片植入、結紮及在養總數清點等工作。林業署說明,狒狒飼養區達4公頃,須同時操作多台空拍機取得影像,並導入AI模型,配合國家高速網路計算中心進行運算。目前農科院已建置完畢初步的辨識模型,六福村亦配合每日空拍的階段性任務,在養總數也已清查完畢,後續六福村將再與農科院討論經費持續投入的可行性。

逃脫專 報導照新竹縣農業處、林業署與竹縣動保所至六福村清點狒狒數量。圖片來源:新竹縣農業處
逃脫專 報導照六福村根據主管單位建議所改善的設施項目。資料來源:林業署、新竹縣農業處。製圖:窩窩

尚不確定這些修正措施,能否達成園內動物有效的族群管理,以防悲劇再度重演前,去年7月,六福村仍通過兩年一次的展演評鑑,獲得良級,得以繼續營業、展演。對於此結果,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鳥語獸躍與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發布聯合新聞稿,質疑審查委員要在有限的時間,充分瞭解全區70種、1000隻動物的飼養情形,難度非常高。

鳥語獸躍調查員林婷憶認為,竹縣動保所公告的評分總表與會議記錄不完整。在評分總表方面,僅評鑑整體園區的環境設施、動物狀況等項目,並不是針對個別動物或飼養區域打分數。「他沒有一個比例原則,比如100隻動物有三成狀況不好、有刻板行為,我就去扣,他沒有這樣的機制,都是印象分。」而翻閱會議記錄,也可以發現六福村存在不少問題,像設施缺乏遮蔽、場地隔離效果不佳難以管理動物繁殖等。動保團體強調,六福村得到71分,是良級中的最低分,顯示六福村雖然通過評鑑,但確實有諸多待改善的動物福利項目。

審查委員也於會議決議部分,請六福村在一個月內提出大西部鳥禽區的改善期程、六福莊於半年內改善犀牛飼養空間。但林婷憶無奈地說,除了上述要求限期改善的項目,其他有損動物福利的狀況,如安哥拉羊、四角羊涼亭區、東非狒狒區遮蔽不足、大紅鶴網籠水池水質外觀不佳等,若半年後沒有改善,其實也無法可管。因此,動保團體呼籲農業部,將「改善建議事項、改善期限、複查制度」納入《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第22條第5項中註一,並公告在網站供大眾檢視,加強第三方監督力量,保障園區管理的品質,與展演動物的福利狀況。

註一:《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第22條第5項說明,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將評鑑結果公告及刊登網站,並通知受評鑑之展演動物者。 
逃脫專 報導照六福莊生態度假旅館的犀牛飼養空間過於狹小。圖片來源:鳥語獸躍
逃脫專報導一A1至A6項目,為審查委員評鑑展演場所的參考指標。資料來源:動物保護資訊網、動物保護司。製圖:窩窩

面對動團的質疑,竹縣動保所動物保護課課長王楷婷指出,其實在7月11日評鑑前兩週,委員就已收到六福村的營運計畫書,所以有兩週的時間可以閱覽與研究。當日委員也是從早上10點一路勘查到晚上7點,走遍草食區、猛獸區、猴園區與親親園區等,「確實是一項項看,委員都仔細地觀察。」

2023年12月竹縣動保所也再回應,指出六福村園內動物飼養情形暫無違法,已參考審查委員意見要求六福村改善,相關內容將列為未來不定期檢查與申請展演許可換證的重點評鑑項目。至於東非狒狒區的遮蔭設施,園方也已設計棲架與水泥管;犀牛飼養空間不足的問題,則將以調度動物的方式改善,預計在今年第一季完成。

而改善建議事項、改善期限等細項是否該入法?動物保護司(下稱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說,這部分可以做行政協商,因為「結果」一詞較廣泛中性,寫在法條內已經算完整,不需要再去修規定,至於「結果」裡面可以納入什麼,是可以再討論的。陳中興也指出,鑑於目前全臺展演場所樣態多元,動保司未來將對其進行分級管理與評鑑。像是針對展演動物數量較多、種類較特殊的場所,在評鑑方式與書表上,就會與其他展演單位做出區隔,才能確保監督有所成效。

逃脫風險始終存在,動物園SOP、模擬演練成關鍵

事實上,不論是民營或公立動物園,只要飼養動物,就有逃脫的風險。臺北市立動物園(下稱北動)也曾發生幾起動物逃脫事件。2017年,黑猩猩莎莉沿著植物枝條爬出戶外活動場,遊客發現後通報園區處理,北動便迅速執行SOP,將周遭遊客淨空,最後以莎莉自行返回籠舍,為這場逃逸驚魂記劃下句點;2020年,小食蟻獸小紅游出水壕、翻越柵欄逃出園區,北動一度擔心小紅在野外可能死於犬殺。所幸在三個月後,有熱心民眾於深坑山區看見小紅的蹤影並旋即通報,終於結束其驚險刺激的山林歷險。

逃脫專 報導照北動將小食蟻獸小紅從深坑山區帶回後,掃描晶片確認其身分。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北動保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曹先紹表示,北動在動物籠舍的設計上,一定會優先思考防脫逃,像是根據動物的跳躍能力,加高牆面的高度與倒懸;或是設置兩進門,避免因人員疏漏而導致的逃脫意外。然而,在實際規劃與佈置照養環境時,還須評估動物的個體福利。

「動物去explore(探索)大自然,跑去不同的地方是一定的。即使今天一個五星級飯店給我們,你住了五天,也覺得無聊,想出去走走。」

曹先紹解釋,北動有時會在不同的場地調度動物,讓動物有新的刺激與體驗,「但很多事情都是發生在第一次,比如動物第一次進入新環境;第一次讓牠過夜,這通常是風險指數最高的情況。」以小紅事件為例,正因小食蟻獸是夜行性動物,晚間活動力較強,保育員想在園區下班後,讓牠享受前場較豐富、舒適的環境,故未將其趕回後場。不料長夜漫漫,小紅下水游泳,就沿著牆邊的破口逃竄出去。

逃脫專 報導照牆面(右側)上設有倒懸,可以防止動物逃脫。圖片來源:窩窩,張愷丰攝

曹先紹坦言,許多飼養設施的需求,未必在第一時間就被納入考量,所以動物園必須與時俱進修改,從經驗中學習。比如小紅事件後,園方就從監視器畫面找出場館的漏洞,並將其補強;莎莉事件後,植栽的修剪則被列為園方的定期工作項目之一。

「萬分之一的機率,動物還是有機會跑掉。」曹先紹說,無論動物處在什麼樣的照養環境,都有脫逃的風險,關鍵在於動物逃逸後,園方執行什麼樣的SOP,保障人與動物的安全。因此,北動每年會執行四到六場的防逃演練,每場演練由各區館長針對不同動物的危險性、行為模式與可能竄逃的範圍,撰寫不同的腳本。以在地面活動的動物為例,當逃逸發生時,北動就會用帆布包圍出一個區域,避免動物四處衝撞,也為獸醫師爭取吹箭麻醉的時間。

曾在民營動物園工作的陳先生(匿名)也說,不管哪間動物園,「動物脫逃百分之百一定會發生。」即便是設備完善的照養環境,也可能因天災造成欄舍損壞,進而使動物逸逃。此外,在園區內與園區外逃逸,更是不同層次的危機。若動物逃出園外,園方可能就需要通知消防單位,抑或知會警察機關,以協助人員疏散,維持民眾秩序。而獸醫也會前往現場,準備吹箭麻醉後將動物捕捉回來。

他山之石:兼顧遊客體驗與動物防逃如何可能?

「小食蟻獸如果養在鐵籠,牠會跑出來嗎?可能很難。」經營社群平台「走近動物園」的版主蔡穎昌認為,在物理層面上,預防逃脫的設施不外乎網籠、圍籬、電牧線、水壕等,但臺灣的動物園在經營上,為滿足遊客「無籠」的視覺期待,常常在籠舍設計上遷就民眾,「如果你鐵籠設計得好,可以讓動物過上很好的生活,可是許多遊客看到籠子就是不開心。」因此像是北動的熱帶雨林館,即以水壕、電牧線等方式防止動物逃脫。

蔡穎昌強調,展演場所本身的逃脫風險,可能與展示的方式有關,但重點仍在園區的整體規劃。像新加坡的動物園也喜歡運用水壕防逃,但動物住的人工小島面積就比北動大上許多,更加貼近動物的需求,從而降低動物將注意力轉往展場外的機會。此外,防逃措施的設計,也須在工程前進行縝密的規劃,包括緩衝空間、配電、綠化帶等,若起初未考慮這些細節,後續要再整修將會很困難。

他以瑞士的蘇黎世動物園為例,說明如何在防逃脫與遊客觀賞需求間取得平衡,「後面這邊是大象住的地方,前面這邊是綠化帶,中間看起來沒有東西,可是這個細細的都是電牧線,」近乎透明的電牧線,既不影響遊客觀賞,也能避免動物逃出。

逃脫專 報導照蘇黎世動物園大象展區的電牧線(右側水平細線)。圖片來源:蔡穎昌

「臺灣的動物園跟遊客的互動關係是不健康的。」

蔡穎昌說道,養野生動物勢必有發生意外的風險,民眾很難要求動物園一定不能出事。但臺灣不論公立或民營動物園,都害怕得罪遊客,於是缺乏雙向溝通,像是民眾可能無法理解動物園的硬體設備,其實需要定期保養的經費,園方在執行決策上,也可能為了遷就民眾畫地自限,進而影響動物的照養狀況。陳先生也說,公立動物園因隸屬政府單位,在意民眾的評價,導致展場設計過於偏重遊客展示,在動物福利、防逃部分可能就沒那麼完善。

另一方面,因民營動物園仰賴遊客的消費支持營運,在開發上也僅會偏重在遊客看得到的事務,像是餵食體驗、搭乘猛獸籠車等,而幫動物植入晶片、維修後場環境這些重要的項目,卻很難得到經費的支持。相比之下,國外的動物園,為發展更多元的籌款途徑,除了多角化的經營模式,也更願意嘗試與民眾溝通。蔡穎昌舉例,英國的達德利動物園,在老舊的紅毛猩猩欄舍外放置捐款箱,說明動物園在翻修上的需求以及面臨到的困境,鼓勵遊客捐款一起讓動物園變更好,「但臺灣現有的制度卻令這樣的做法難以實現,無疑是一件可惜的事。」

逃脫專 報導照達德利動物園亟待改善的紅毛猩猩展場。圖片來源:蔡穎昌
逃脫專 報導照達德利動物園紅毛猩猩展場外的募資看板與說明。圖片來源:蔡穎昌

工作量提升、專業度下降,懸而待解的人力問題

姑且不論防逃設施、SOP的完備與否,若動物園缺乏足夠專業的人力,也無法有效防止動物逸逃。陳先生坦言,其實各動物園都有SOP,但當狀況發生時,相關人員能否照著SOP執行很難講,所以人員的變通能力就相當重要。

「其實蠻多動物園的人都有反應,整體的保育員素質慢慢下降,這是很嚴重的問題。」陳先生說明,過去某些動物園在人才的選任上,會要求相關科系畢業,抑或具備相關經驗;但近年有越來越多非相關科系的人,以臨時工等名目進入產業,累積幾年的工作經驗便可以成為保育員,「專業度就絕對不會比相關背景的人還要多。」

整體照養專業度的削弱,背後反映的是保育員薪資普遍偏低的結構問題。陳先生表示,具有高度照養專業的人,不會滿足於產業目前的平均薪資,產業結構長年如此,不但內耗保育員專業度,其平均素質也難以提升,帶來的影響,可能就是動物逸逃或其他照養問題。

曹先紹則分享,以北動來說,保育員的學歷絕大多數為碩士或相關科系出身,即使不是專業,過去在實務經驗上,也待過類似動物園或水族館的機構,「有一定的認證機制,才有機會進入動物園。」而順利錄取後,保育員也要進行三個月的工作輪調,到不同的場館區域訓練,經各區評鑑後,再分配到適合的場館工作。

不過曹先紹坦言,北動目前的營運目標為推動物種保育,重視動物的個體福祉,加上園內有許多活體動物要照顧,因此保育員的工作內容與20年前相比,會變得更多更繁瑣,「你要觀察動物過得好不好,每一天資料都要回饋到我們的數位資料庫上。」包括動物有沒有懷孕?有沒有配對?預產期準不準?都會影響保育員照顧動物的模式,像動物快生產時,就要將公母分開,提供動物更好更多的營養。

「照顧動物上,細節越來越多,現場人力當然會有點不夠,這也是個壓力。」

去年5月,臺北市立動物園企業工會至北市府抗議,指出公立動物園保育員薪資凍漲逾30年,薪資天花板甚至低於4萬元,訴求透過危險加給、保育獎金等方式提高保育員待遇。10月4日,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中,立委王鴻薇質詢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時,也提及保育員的困境,並重申工會的訴求。

對此蘇俊榮回應,政院同意增加危險加給,將由1800到2500元,提升至3000到5000元,共分為三級,包括新竹市立動物園、高雄壽山動物園、南投鳳凰谷鳥園皆適用之,因此公立動物園保育員的薪資天花板,加上危險加給,在今年有望達到4萬元。而在保育獎金方面,蘇俊榮解釋,因「獎金」的定義涉及績效的概念,不能以員工的年資計算,需求機關需再提出一個明確的評估指標,像是降低照顧動物的死亡率等,才有可能計算。

然而,關於專業人力的薪資改革,僅保障公立動物園的保育員。相比之下,民營動物園的員工薪資就較為浮動。陳先生說道,不像公立單位有穩定的資金預算得以運用,確保行政效能,民營動物園的設備優劣、員工福利,取決於園區每年的營收狀況。而若經營者不在乎動物福利,也可能挹注較少資源在此上面。

陳先生進一步解釋,若民營動物園的經營者不關注動物福利,可能使重視動物生活品質的員工離開,降低管理的效能,增加遊客投訴的風險,最後經營者更不願投注心力管理,形成惡性循環。而員工待遇不佳,也較難吸引到專業人才應聘,對動物的健康與福祉皆會有不良的影響。

無論是加強動物逃脫時的SOP,抑或優化籠舍設計,甚至是改善保育員的待遇,動物逃脫的風險始終存在。如何動態檢討動物防逃,將風險降至最低,保障動物福利與公共安全,仍是每間展演場所須時時思考與重視的議題。

而展演場所飼養的動物種類五花八門,要如何落實個體辨識與族群管理,避免動物逃逸?為何管理品質不佳的展演場所始終難以退場?一般民眾可以用什麼方式督促展演單位?將在下篇深入解析。

link BN 1

link BN 2

link BN 3

link BN 4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