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Intro Image

拆了又架!才殘殺四黑鳶 非法鳥網又現七堵山頭

Intro Image

貓羅溪石虎遭路殺 恐為國慶焰火場地干擾

Intro Image

珍古德博士離世 終身投入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育

 
 

撰稿|陳信安     編輯|朱翊瑄     設計、插畫|顏吟竹     攝影|蘇于寬

07

病毒攻擊多處細胞,貓咪染病與致死危機來襲!

貓瘟是貓咪感染貓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所引起的病毒性傳染病,又稱為「貓咪泛白血球減少症、貓小病毒性腸胃炎」。貓咪一旦罹患,病毒會感染、複製並破壞貓咪體內一些分裂生長快速且旺盛的細胞,像是腸道、骨髓、淋巴結等處的細胞,引起急性、出血性的腸胃道症狀及白血球減少生長、免疫力下降,甚至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

「只要缺乏抵抗力、二至三個月的小貓感染,死亡率幾乎都非常高,是80-90%以上,很少有小貓可以倖免。」

根據陳千雯獸醫師的經驗及觀察,不分年齡的貓咪皆可能罹患貓瘟,但普遍好發在二至五個月大的幼年貓咪上;相較成年貓咪多擁有較健全的免疫與抵抗能力,不至於危及生命危險外,多僅出現輕微消化道症狀,幼年貓咪患病則顯得相對棘手。

感染途徑廣泛,貓瘟悄悄傳上身

貓小病毒為一種可感染全貓科動物的病毒,本身適應力強,不僅耐高溫,對部分消毒水具有頑強抵抗力,更能在環境中存活長達一年之久!且加上病毒傳播力驚人,能透過直接傳染或間接傳染的兩種途徑傳播,只要尚未施打過疫苗、缺乏抗體的貓咪皆可能因此感染。

值得留意的是,貓小病毒常見於街頭浪浪,即使幼年的貓咪在剛出生時多會有健康母親的隱形抗體保護,隨著成長至兩個月左右,抗體會開始慢慢下降,若此時稍有不慎接觸到帶有病毒的流浪動物、人或物品,貓咪便可能面臨被感染的機會。因此,無論是救援奶貓、協助中途或收編浪浪成為家中的一份子,皆要先確實做足健康檢查並與其他貓咪完全的隔離,才不至於因為愛心,讓難纏的貓瘟找上門來。

 

貓瘟的兩大傳染方式——直接、間接感染!

01

  • 糞口傳染: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帶有病毒的貓咪除了口鼻分泌物會透過打噴嚏、流鼻水、咳嗽傳播;糞便、尿液、體液也可能帶有病毒,當貓咪理毛後又彼此舔舐、嗅聞等,便可能經由糞口交互感染

  • 母貓傳給幼貓:母貓若在懷孕、哺乳時期感染了貓小病毒,病毒便會透過胎盤、乳汁垂直感染給幼貓,造成流產、死胎、幼貓出現神經症狀或小腦發育不全等可能。

 

02

  • 人:人是病毒傳播的大宗媒介,當我們撫摸、擁抱感染的貓咪,而在未消毒的情況下再接觸健康的貓咪,病毒便可能因此藉機傳播。

  • 器物:病毒沾附在水碗、砂盆、睡窩等器物上,健康小貓便可能因為觸碰、舔舐而將病毒帶進體內。

  • 生活環境:身處多貓家庭、收容所或繁殖場的貓咪,容易因新進貓咪隔離不當、共享空間及資源等,使環境當中病毒含量高、增加病毒繁殖與傳播機會。

 

易被輕忽的症狀,很可能讓幼貓喪命!

貓咪罹患貓瘟到出現症狀、發病的期間會有約一週的潛伏期,許多典型症狀可能輕微、或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例如一般腸胃道症狀、傳染性腹膜炎、貓鼻氣管炎等。飼主若未多留意,容易因此讓貓咪錯失治療的良機。

陳千雯也語重心長地表示:

「很多時候小貓的變化是很快的,畢竟你不確定這隻小貓有沒有帶原任何疾病,有可能今天才剛開始吐、拉,到了隔天醫生就說:『牠病危了』」

貓瘟可能來的靜悄悄卻又急又危險,只要幼貓有臨床症狀,都需提高警覺!

 

03

  • 食慾不振或厭食:吃得比往常少,或開始拒絕進食。

  • 活動力下降:願意活動到突然變得疲倦嗜睡、不太想動,甚至精神沈鬱。

  • 嘔吐:頻繁或持續性吐出食物或液體,且可能會伴隨上兩項症狀。

  • 發燒:鼻頭乾燥、身體異常熱,伴隨活動力下降等症狀。

  • 下痢:糞便可能呈稀狀或帶有部分黏液、血液,甚至為深褐色或有腥臭味。

  • 脫水:毛色無光,拉起頸部後方皮膚無回彈。

 

04

病毒攻擊,快速威脅幼年貓咪生命!

「這個病毒最主要的症狀就是急性、出血性的腸炎⋯⋯急性腸炎的話可能會導致貓咪又拉又吐。」陳千雯說明,貓小病毒主要攻擊並破壞貓咪腸道的細胞,造成下痢、稀便及嘔吐的症狀,因此導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此外,腸道細胞受損也會使得原先存在腸道內的壞菌穿透腸壁,造成體內其他器官細菌感染。

除了病毒會攻擊貓咪骨髓、淋巴結等主要製造白血球的器官外,再加上細菌感染,這些都會造成貓咪白血球迅速減少,讓免疫能力降低,導致其他病原入侵而發炎、發燒。陳千雯也補充,

「貓咪只要發燒,通常精神及食慾就會變得很差!而小貓在生長期需要多量的營養,像是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一旦無法進食,就會造成營養不良。」

缺乏白血球等抗體保護身體,加上腸胃道等症狀導致水分與養分流失,都是幼貓容易死亡的原因。因此,陳千雯也提醒,

「拖的時間越久,相對的治癒力就越低。」

只要發現幼年貓咪突然開始食慾下降、活動力變差,甚至伴隨嘔吐、下痢等,建議都應迅速帶至動物醫院,由專業的獸醫師進行診斷,以免錯過治療的機會。

 

貓瘟無藥醫,儘早介入避免病情惡化

「小貓的來源、年紀與症狀紀錄是很重要的資訊。」

陳千雯叮嚀,及早治療往往是貓瘟患貓存活的關鍵,也相當仰賴飼主的觀察,提供詳細的生活狀況。

05

「住院打點滴,要給貓咪水分,並從點滴中給藥,幫忙止吐及止拉,避免細菌更嚴重的感染。」

陳千雯解釋,一旦貓咪確診為貓瘟,目前並無應對的殺病毒藥物,僅能靠貓咪的自體免疫和病毒抗衡;貓瘟症狀會造成幼貓的免疫力急速下降、脫水與缺乏必要的營養,因此會建議住院觀察,以支持療法協助貓咪戰勝疾病。

 

支持療法有哪些作法呢?

  • 給予輸液:適當輸液不僅能緩解貓咪可能因嘔吐、下痢造成的脫水症狀外,也能補充體內的電解質,避免腸胃道的狀況再惡化。

  • 給予藥物:給予抗生素,防止因白血球下降而持續造成嚴重的細菌感染狀況。

  • 補充營養:給予貓咪足夠的營養及熱量,避免因疾病導致的低血糖、營養不良而惡化病情;貓咪有足夠營養,便能慢慢提升身體的免疫力,養出抗體來對付貓瘟。

「經過治療恢復而出院的貓咪,在居家照護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貓咪在帶回家的期間還是持續在排毒,仍可能感染給其他貓咪。飼主在家中的居家打掃、消毒就變得很重要。」

陳千雯提醒,患貓在康復後原則上屬於終身免疫,但後續仍會透過尿液、糞便排毒約六週左右,若為多貓家庭,飼主在居家管理上也應特別留意,避免造成其他健康的貓咪遭到感染。

 

治療後,居家照護需注意!

  • 多貓適時隔離:為避免交互感染,建議患有貓瘟的貓咪應和其他貓咪隔離至少兩個月以上。

  • 資源妥善分配:每一隻貓咪應有各自獨立的空間、水碗、食盆、睡墊等資源,避免相互使用造成的感染。

  • 維持環境整潔、定時消毒:居家打掃,食碗器具、環境採用目前確定可殺除病毒的漂白水(次氯酸水)以1:32和水稀釋做消毒使用。同時,飼主接觸不同貓咪後需確實清潔,避免分泌物間接傳染而導致的感染。

 

可怕的貓瘟,更需要你替貓築起防護網!

「預防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因為像貓瘟這種病毒性的疾病,預防針可以來增加貓的保護力,將是最好的預防。」

陳千雯鼓勵道,由於幼貓會隨著長大而逐漸失去貓媽媽原本的隱形抗體保護,更需要飼主替貓建立好防護網,打疫苗是其中的一環,可避免貓咪遭病毒傳染,或降低被傳染時發病的嚴重性與致死率。

06

 根據世界小動物獸醫學會的犬貓疫苗注射指南也指出,貓咪一定要施打的核心疫苗中就含有對貓瘟病毒的抗體保護。因此,在幼貓兩個月大後,飼主便可以開始做疫苗的施打規劃;施打疫苗前,也應盡可能杜絕存在感染的風險,像是再飼養新貓而未事先隔離、接觸流浪動物或前往收容所後未消毒並接觸家中幼貓、攜帶幼貓出門或放養等。若生活中無法避免接觸到上述環境與動物,也應確實做好消毒、清潔與隔離。

「我們在說的貓瘟都是一個直接或間接性的感染,所以當飼主要去接觸新的貓咪族群的時候,可能都需要先去思考,這樣病毒會不會有機會帶回家給家中原本的貓呢?」

陳千雯也提醒,許多飼主可能會誤以為貓咪無症狀、看起來很健康,或認為隔離有空間與時間上的挑戰而不謹慎執行,但卻可能因此讓貓瘟有機可趁!小心留意,並確實執行消毒、清潔,並盡可能做到一至兩個月的隔離,才能長保貓咪的健康。

08對於年幼貓咪的照護多需特別留意,才能避免病毒趁機而入。

 

別錯過影音報導! 
特別感謝|來地喵喵貓診所|陳千雯院長


毛孩家庭醫學 訂閱Banner 1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