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網站
ONEpage
豬跳車的運輸真相
臺灣每天約有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但為什麼豬會摔車?
記者說ep1
記者跟你說ep1
豬為何在國道跳車?
解密豬運輸的真相!
播放Play
記者說ep2
記者跟你說ep2
活體拍賣制度是什麼?
台灣豬的最後一哩路
播放Play
記者說ep3
記者跟你說ep3
屠體評級制度是什麼?
豬外銷的關鍵!
播放Play
影像敘事
ONEpage
肉豬的最後一哩路
但平安撐過運輸,直達拍賣市場的牠們,卻也得經歷一場「末日伸展秀」。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生態公安雙危機 民團聯合籲禁餵、勿回置遊蕩犬

Intro Image

首隻活體擱淺革龜成標本 漁網纏身傷重不治

Intro Image

人熊衝突升溫 日緊急持槍狩獵制度上路

 
 

 

也許是在過去,人民普遍不是非常富有,也多半從事勞力工作,需要較多的蛋白質補充體力,而肉類也相對較稀少、昂貴, 所以被視為難得的美食,也是富貴的象徵。

 

隨著經濟的起飛,動物類食品的取得也不如以往困難,不過或許是飲食文化的深根,或者肉類特殊的口味,至今還是我們盤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那麼,我們餐餐吃肉,卻真正知道他怎麼來的嗎?

 

撰文:專題小組 │ 編輯:盤子


 

盤子裡的肉怎麼來?

 

每天面對這麼多樣豐富的食物,你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嗎?

 

簡單來看肉品路徑圖:

 

0414 01 01 01

 

在農場(繁殖場)出生的動物集中飼養,等到成長夠大後,或者生產完蛋、奶後,再被送去屠宰場宰殺,接著一連串的處理肉品程序,殺菌、切割、包裝分類、冷凍,然後才送去商家或餐廳,最後才到我們的盤中。

 

但是往往我們比較清楚的是由肉品加工到商家的步驟,卻很少明確的知道前面從養殖到屠宰的過程。「食物怎麼來」,看似平凡的路徑,如果我們以不同的角度去看,會不會變得不一樣?

 

Anthony Albright

市面上多數看到的肉品已經是處理好的狀態

 

我們看不見的殘忍

從農場到我們盤中的過程漫長,時常我們看見的是costco 裡整排包裝完成的冷凍肉品,或是已經在鐵板裡熱滋滋的七分熟牛排,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還未經處理的肉品,甚至是牠們還未被屠宰之前。我們時常想著食物不同的料理方式,卻鮮少想著牠們不同的飼養方式。

 

只因為我們距離牠們還有生命的日子太遠,再下鍋煮肉時,很少認知到在盤中的豬曾經皺著鼻子叫著,而是只在意這些肉色澤紅潤、切工完美。說起來的確殘忍,但是這也是現實,遙遠的距離讓我們忘記食物來自有思想、感情、痛覺的生物。其實吃肉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自然界也是奉行瘦弱強食的規則推演,但是問題出在離我們消費者最遠的那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些食物是怎麼被製造、飼養出來的,可以說是完全和自然規則搭不上邊。

 

從肉品路徑圖的前端來看,養殖的方法時常引起爭議。為了大量的肉品需求,在有限的土地裡,大部份的牲畜都是集約式的飼養,為了節省成本,當然是越密集越好。例如以蛋雞來說,格子雞飼養在平均長寬A4大小的巴達利籠(Battery cage)裡,養了2~4隻雞,他們沒有空間走動轉身,甚至伸展翅膀。豬牛等體型較大的動物,在同樣的集約方式飼養下,數百隻動物一輩子關在狹小的空間,缺乏適度的運動,四腳的肌肉發展不健全,甚至連走路都走不好,時常跌坐在地上,而地上時常都是混著排泄物和食物殘渣。

 

Mercy For Animals MFA

巴達利籠為了有效利用空間,往往小小的空間擠三、四隻雞

 

許多揭露現代畜牧業真相的影片如《美味的代價》、《沈默的食物》或《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都指出,我們所吃的肉類,不論是雞豬牛,從來都不是像廣告所拍攝的那樣,青青草地,動物四處奔走的模樣。更別說人類特殊的飲食需求,鵝肝醬、小牛肉等等,都是以不人道的方式飼養出來,好滿足我們對美食的需求。

 

也許你會覺得屠宰時牠們就可以解脫了,但其實這個階段更是人間地獄。

 

Jean Pierre

牛隻通常並不像廣告上飼養在廣闊的草坪

 

2012年,台灣的牛肉屠宰場被爆料,當牛隻要被送入屠宰之前2-3天,會先經過一道違法的手續叫「灌水」,為的是讓牛的體重增加,也可以得到較多的獲利。但是過程十分殘忍,將活體牛隻用鐵絲穿鼻拴在欄杆上,因為一移動就會疼痛使牠們不敢逃跑,再用長度超過200公分的水管從嘴部置入體內,2分鐘內以強力水柱灌80公升的水,一天至少三到四次,牛隻承受不了被強灌大量的水,時常嘔吐,甚至當場死亡。(可參考新聞:台牛遭灌水充胖)其實受害的不只是牛隻,灌水不只是虐待動物,更是造成肉品的品質下降。牛豬在被宰殺的前幾天被強行灌水,當胃腸被強力水柱沖破,可能會造成牠們的消化系統被破壞,當食物無法被消化便會腐敗,產生各種細菌及有害物質,更何況灌水之後還要經過運送等過程,肉類的品質堪慮。

 

之後,將動物運送至屠宰場時,通常為了節省費用,裝載在卡車上的動物們都是緊密地擠在一起,沒有轉身或坐下的空間。即使現在農委會有規定運送活體動物的辦法,但是往往我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卡車載著滿滿的豬隻,沒有遮蔽物的在烈日下曝曬,不禁暗想,真正做到規定有通風、遮蔽物、食物飲水的業者有多少?

 

送至屠宰場,通常屠宰過程不會有任何止痛的步驟,現在農委會有規範「屠宰作業準則」,必須先以電擊擊昏活體,才能屠宰。但是同樣的,每天作業幾百隻或幾千隻牲體,不太可能一一確認每隻動物是否已昏迷,我們只能祈禱牠們沒有受到太多的折磨。

 

但是消費者距離這些步驟都太遙遠,我們看到的大部份都是已經處理好的肉品,沒有生死一瞬間的關頭,只有價格、味道、鮮度的抉擇。

 

現實面:愛牠,又想吃牠

但是現實是,大部份的人都還是無法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不論是因為習慣、文化、口慾、環境、健康,很少人能一夕之間吃素。我們積年累月的習慣、觀念,認為肉類屬於營養能量最重要的來源,而沒有意識到,其實現代人相較以前並不貧窮,營養來源豐富,並不像以往如此依賴肉類。但是肉類確實特殊的味道與口感是難以複製的,也因為如此人們才為如此眷戀。再者,現在台灣飲食環境對吃素的朋友比較不方便,即使近幾年素食、蔬食風氣漸長,但是素食餐廳仍然不多,菜色變化也較少。這些種種的因素相加,使我們對茹素躊躇不前,可是吃著肉品又不安心。

 

如果真的不捨得放棄肉類,卻又很想為動物盡一份心力,其實也有很多折中的辦法。除了全素之外,我們看到大家其實還有很多不同飲食習慣,不吃特定的肉類、固定一天或一餐吃素。如果想要吃肉,卻又不想助長不人道的肉品工業,我們也可以選擇吃「動物福利」產品。

 

其實不論是哪種方式,我們都是希望能對動物、環境更好,才選擇往這個方向一定,秉持著信念往光譜左方移動。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當我們改變對動物/食物的價值觀,生活習慣乃至消費行為都會改變,如果我們將我們的信念傳遞出去,讓身邊的人意識到有不同的飲食可能性,讓這逐漸形成一種趨勢,從消費端改變供應端,也許能夠改變現況。

 

系列文章:〈愛牠,又想吃牠?(下):挑選動物福利食品〉

 

 

 


 

本文相關內容蒐錄在「窩抱報」第五期 —— 民以食為天,動物卻成仙?

歡迎購買雜誌閱讀,支持一本有廣度、有深度、有態度的動物生活誌:

 

001

網路購買

Pinkoi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全台販售據點

http://wuo-wuo.com/wuo-bow/456-sold-location.html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