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篇
海洋廢棄物專題
你必須知道的海洋廢棄物
紀錄片導演柯金源,自1980年代開始紀錄海岸的變遷,而後三十餘年從攝影機的眼紀錄了遭破壞殆盡的海洋,他說「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我們必須好好去守護牠。」
播放Play
海龜篇
海洋廢棄物專題
海龜救傷中心的生與殤
「被救傷回到中心的海龜,在第一次的排泄中,通常會排出非常非常多,不屬於海洋中的人造物。」海龜救傷中心的李宗賢獸醫師說道。
播放Play
海巡篇
海洋廢棄物專題
打撈港口垃圾的海巡役男
日一復一日的打撈著,只是因為一個簡單的念頭:不想要海邊垃圾這麼多。即使知道,今天撈完,明天浪一打來,新的垃圾又飄會進來,但是仍然抱持著能做多少,就是多少的想法,獨自辛勤著持續打撈、分類,然後等著垃圾車前來載走。
播放Play
鬼頭刀篇
海洋廢棄物專題
那些鬼頭刀裡的垃圾們
我們吃魚,卻不知道魚吃了什麼!」窩編走訪了宜蘭的漁獲處理廠,師傅説三天兩頭就能從魚的肚子裡挖出垃圾,是哪些垃圾呢?又垃圾怎麼被吃進去的呢?請看影片。
播放Play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撰文|梁亦白      責編|羅奕儒     設計|陳舒珊

連續殺人的無解垃圾#

自從塑膠製品被開發製造以來,迅速成為時代的新寵,人們並未意識到塑膠時代的來臨將帶給環境何種危害。隨著塑膠製品產量逐年大幅度增長,塑膠垃圾處理問題也成為關鍵。當垃圾未妥善處理之下不停流入海洋,又因塑膠難以被分解的特性,在海洋中形成無止境的累積,成為海洋垃圾問題中最棘手的一環。

圖片來源:Chris Jordan
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鳥面臨誤食海洋垃圾或纏繞受困。估計已經有一百萬隻海鳥因此死亡,垃圾在他們體內佔了百分之五的重量,如同一個六十公斤的成人,肚子裡有三公斤的塑膠垃圾。

這些塑膠垃圾在海中載浮載沉,海洋生物過去從未看過這樣的「生物」,也因此錯把垃圾袋看成漂浮的水母、魚類或是藻類,尤其是大型魚類時往往一口吞下大堆的魚,也吞入大量的垃圾,在胃中堆積卻無法排出。飽足的錯覺讓動物越吃越餓、消化不良造成身體虛弱,或是阻塞腸道後沒辦法消化進食的食物,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容易感染病菌與發炎,尖銳的垃圾更會直接刺傷動物腸胃造成傷亡。

2015年,一隻抹香鯨擱淺於嘉義縣東石外海,從牠的胃含物中發現了大量塑膠袋與魚網,同年另有一隻短肢領航鯨擱淺在台南沙灘,帶回收容治療後依舊身亡,死前吐出大量的垃圾,尤其是大型黑色塑膠袋,如同吐出了一個大家族的家庭垃圾。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擱淺的鯨豚之中八成都在他們的肚子發現了大量的漁網、塑膠垃圾與保麗龍。

即便動物懂得避開垃圾的誘惑,卻躲不開垃圾隨著海流纏身而來,尤其是漁業活動過程中不慎遺失、損壞或廢棄的漁具,落海後難以找回、回收的成本不符經濟效益等原因,從此葬身大海,這些刺網(gill nets)、漁籠(fishing pots)與漁柵等「幽靈漁具」,在海洋中設下了天羅地網般的陷阱,誤闖的生物只能含冤受死。隨著海流擺動的漁具則像混亂的榔頭毀壞了珊瑚礁,破壞了生物賴以為生的棲地。

圖片來源: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幽靈漁具在被人遺棄後,持續在海中自動執行邪惡的漁撈......

圖片來源: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廢棄漁網覆蓋著珊瑚礁,漁網滋生藻類遮蔽光線,造成珊瑚礁白化窒息而死。漁網同時也成為陷阱,纏繞住無數海洋生物。

海中每一年有十萬隻以上海洋生物死於塑膠廢棄物纏繞,每十種受海洋垃圾影響的物種,就超過一種是面臨絕種危機的物種。而當這些動物屍體腐敗後,不被分解的塑膠將再度進入環境中,傷害下一個受害者。最後,估計有百分之七十的海洋廢棄物最終的去處沈入並覆蓋於海床上,造成更大範圍的生態破壞。

圖片來源: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半數海洋哺乳類會誤食海洋垃圾或被其纏繞受困,而且幾乎都是瀕危物種,以數量最多的海豹為例,一年超過六千隻海豹被觀察到受海廢影響。

圖片來源: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全世界僅存七種海龜都面臨誤食垃圾或被纏繞受困的危險,幾乎全為瀕危物種。

塑膠污染將無所不在#

當塑膠聚合物暴露於陽光的紫外線輻射之下,漸漸氧化與水解,會脆化並崩解為越來越小的碎塊,甚至變成肉眼看不到的微粒(microplastic)與分子。這些塑膠分子很難完全消失,甚至會被浮游生物所攝取,一層層從食物鏈最底層不停累積加成。過程中這些塑膠同時釋放化學物質,不論是魚類、海洋哺乳類、軟體動物或其他生物都有塑化劑(phthalates)和磷酸酯阻燃劑(flame retardants)的殘存痕跡,無形之中破壞了生物的免疫系統、腦部發育受損、提升身體發育不良等機率。

而事實上,人類並無法置身事外,科學家陸續在人類食用海鮮中監測出驚人的塑膠量,人類食入了自己製造出來的毒。都市的淨水系統也並沒有對塑膠污染做好因應準備,非營利組織 Orb Media 在全球10餘國的飲用水測試 159 種飲用水樣本,發現 83% 含有塑膠微粒,包含瓶裝水、啤酒等飲料製品都已經受到污染。

我們吃魚,卻不知道魚吃了什麼#

海洋中的塑膠垃圾總量已佔了魚類總量的五分之一,估計有三分之二的魚類誤食了海洋垃圾。

「總覺得這條魚很可憐啊,這些東西不該出現在海洋裡,這些都是人類丟到魚面前的,然後你又要吃牠,我是覺得很不公平。」一輩子當個漁業職人的陳俊傑大哥打抱不平的說,多年來不停在魚肚裡發現垃圾的現象卻讓他難以釋懷。

陳大哥經營位於宜蘭的宜芳水產工廠,漁貨皆從台灣東海岸收購而來,其中數量多、產值非常高的鬼頭刀,常是漁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前垃圾更多,全部倒在海裡,你去釣魚鉤起來都是一些破抹布、或是垃圾,釣不到魚。」陳大哥感概地表示。

邊說明對於海洋的觀察,陳大哥握著殺魚刀的手未有一絲遲疑地,從魚尾走出頭部的流線明快地沿著魚身走過,再一搬弄,晶瑩剔透的粉色肉片就從魚身上流下,翻過魚身又是一刀,一條的鬼頭刀不用一分鐘便完成了「淨身」儀式。

但是這流暢的儀式,卻容易被某件事情打斷——在魚應該是癱軟的胃袋裡,有著不自然的硬物,那不是來不及消化的食物,而是一個無法被消化系統分解的塑膠製品。

魚胃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東西#

「有吃垃圾的魚你看得出來,就是肚子鼓鼓的但是身體卻瘦瘦乾乾的,我想他們應該都有點營養不良吧。」在陳大哥的刀下,是一尾今天被捕撈到的鬼頭刀,光是摸就能發現肚子裡存在異物。邊說著,陳大哥手指翻弄魚的胃袋,透過半透明的胃壁臆測裡面是什麼,當刀具一劃開,一個色澤還完好的塑膠瓶蓋就這麼被取了出來。尋常的生活物件用這般不尋常地方式登場,回頭再對照攤在一旁的魚身,感受到的是一股難以適應的衝突感。

大海從來就不會製造垃圾#

「很多都是塑膠類,木頭也會有,像這種瓶蓋就非常多。」過去十幾年來,總是時不時在魚肚裡發現人造的廢棄物,垃圾的種類從日常使用的吸管、瓶蓋、稻草,甚至發現過拖鞋和子彈彈殼。無法分解也無法被消化的塑膠與金屬,在海中飄浮就被無辜的魚兒錯認為食物而吃下了肚。

我們生產垃圾,卻不去關心垃圾最終會去哪裡;而我們吃魚,卻不知道魚吃了什麼。討海人奉獻海洋一聲,藉由捕魚換取生活所需,海洋垃圾的介入卻好像破壞了之中的信任。陳大哥表示,因為過度漁撈、海洋污染等原因,現在漁獲量早已大不如前了,處理的漁獲種類變少,漁場離海岸也越來越遠,這其實都是警訊。

「一個地區如果有污染魚就不會進來,魚會離你的海岸越來越遠。」人類對海洋一手索求同時另一手又執行破壞,海洋早已經無法回應我們的貪婪,當海洋越來越沈默時,我們最終從海中帶出來的,會是什麼呢?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