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01

水族館飼育,並不像小時候魚缸裡養魚,只要掌握少數容易飼養的魚隻,池內狀況皆眼底所及;相反的,當空間變大,物種變多,人對池內動物的了解限度與掌握程度,成為華麗展缸背後錯綜複雜的課題。

撰稿|林采昱   編輯|蘇于寬   設計、插畫|黃品瑄

現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雖然對圈養動物都有一定的福利法案,很可惜的一部分,也是技術上的困難,就是沒辦法用像養陸生動物同樣的標準,去做水生動物的標準規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邵奕達副教授一語點出水族館體系的核心問題:

「水」是海洋動物生存的必要條件,卻也成了圈養管理上的阻礙。

 50746324782 f5fcef9f65 kXpark在4500坪的空間內飼養約420種物種,超過48,000個生物。

海底世界,誰能明瞭?

水中生物多樣 管理不易

在較大的水體裡,為了滿足動物的社會行為與展現生物多樣性,多種生物族群會混養在同一水缸,然而,這也造成管理上的難處。館方難以隨時掌握每一隻動物的動態,且無法以特定的飼養規範去照顧不同種類的動物,而當其中一隻動物受傷或生病時,也不容易將牠移出展缸。 

動物園或牧場可以有很大的後場,動物如果受傷、不舒服,我可以隨時把他遷到後場去做休養或醫療,但是對於水族館來說,這一點會非常的困難,因為任何一次的移動,對水生動物來講都是很大的創傷。」邵亦達副教授舉例說明,「在空氣裡面我們可以移動一隻馬,不管用牽的或什麼辦法。但是魚呢?你一定要把牠抓出水面。沒有辦法在一個大洋池裡面把一隻鯊魚移到旁邊的休養缸,這是做不到的事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助理教授蔡明安亦提到,「有些生病的魚隻,如果為了醫療目的而去捕捉牠,對牠來講那種緊迫造成的風險可能會高於或加重牠原本的病情。」不過,將患有傳染病的魚隻留在缸內,也可能有疾病擴散之風險,需再加強預防性投藥。 

水下研究寡少 了解不深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文中曾提到,「國際間針對圈養「陸生」動物福利的研究與討論,尤其關於如何照顧動物的生理需求、健康的理論及實務已相對成熟,但在眾多動物(包含水生、陸生)飼養管理指南中,僅有約 16% 論及動物的心理福利,可見相當匱乏。」至於魚類不論是生理或心理的相關研究,更寥寥無幾。 

通常刻板行為比較容易發生在比較高認知的動物,像鯨豚或是一些陸生動物,魚類來講,比較少是從心理方面去做探討。

除了魚類以外,蔡明安獸醫師提到Xpark裡眾多的水母,也是在獸醫研究領域匱乏的一群,「水母或許可以歸類在觀賞魚下,可是市場還沒有很大,所以目前並沒有獸醫去針對水母去做一些研究。」邵亦達副教授指出,「國內外水母研究大多還停留在分類跟生態,真的去做生理研究的人不多,那真的去做病理研究的人,恐怕更少。目前要追蹤這些動物的狀況,只能看牠這個形態是不是完好。」 

相較於陸生動物,有關水生動物的研究之少,使人對這些動物的認識像是隔了層水般模糊。

 

池底世界,設法打造

當面對不甚熟悉的水生動物,搭配起首次使用的人工海水,Xpark建立一套觀察、討論、嘗試的程序,希望以實務上的個體觀察與經驗交流,彌補現有水生動物飼育規範與研究上的不足。

水族館人才養成 從做中學

「日本的水族館有100多間,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幾乎每個地方都會有水族館,也有專門的學校在做動物飼育訓練。」Xpark張哲維協理話鋒一轉,「但是,台灣卻只有幾間水族館而已。講白一點,臺灣沒有這樣的產業。」他認為在產業成熟度與飼育、醫療人才上,臺灣相對不足。外加Xpark許多展示物種為首次輸入,對臺灣飼育員與獸醫師而言也是首次接觸,因此Xpark在人才培訓上,將第一批員工皆先送往日本學習,亦有一些日本飼育人員來臺進行飼育教學。

Xpark飼育組分為三個部門:動物展示、環境展示,以及醫療。動物展示組負責照料陸生動物、海洋哺乳類、鳥類,環境展示組負責其餘物種,醫療組則為兩位臺籍獸醫師與一位日籍獸醫顧問。在每日例會上,各組進行動物行為觀察的回報,遇到特殊狀況,即由組長帶領組員一同討論、詢問日方相關經驗,經由集思廣益與嘗試的過程找出解方。

經驗累積除了與日本交流外,臺灣社教機構間的串連,也是Xpark動物照顧與醫療的一個依循管道,例如高齡企鵝輸血的成功案例,即為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獸醫現場經驗傳授。

 

XPARK03篇 01Xpark與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協力替貧血的高齡企鵝輸血。|照片來源:Xpark

 

將餌料量化 精準上菜

由於處於內陸,不容易像其他臨海的水族館可以就近向漁民購買下雜魚料,Xpark選擇購入品質經過挑選、便於冷藏運送的食用級漁獲作為餌料,飼育部環境展示組副主任林宣佑打趣說道,「當時還有人以為我們是開火鍋店,因為那些魚也是餐廳會叫的貨!」而對於兩種不同來源的差異,他認為各有千秋。「下雜魚料就像家裡煮的總匯大雜湯一樣,多樣化是他們的優勢;而我們的優勢在於品質控管的穩定,營養師依據營養價值規範,安排每天攝取的餌料種類與數量。

 
XPARK03篇 02量測食物量、準備餌料的過程。

 

在人工海水低換水率的環境中,良好水質的維持更為重要,「精準」因此成為飼育環節一個核心價值。「對水質有要求,在使用上我們就不用去換掉太多的水。如果是海邊的水族館只要一直抽海水進來換就好,但如果我們一直換海水,基本上那個都是錢。」Xpark水母飼育組組長王笠提到,水母每天餵食的豐年蝦濃度與數量皆有量化,「餵食量多,水可能容易髒,必須抓水母剛好吃完的量,然後每天餵完之後檢查他們有沒有吃夠。」

XPARK03篇 03水母飼育員以滴管餵食固定數量與濃度的豐年蝦餌料。

 

XPARK03篇 04企鵝飼育員餵食企鵝。Xpark的企鵝來臺後因原先食用的竹莢魚取得不易,改餵食在地的柳葉魚。|照片來源:Xpark

 

以個體差異 追蹤健康 

每日餵食過程中,飼育員不只有給食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觀察與紀錄每隻動物的狀況。以企鵝為例,飼育員以企鵝手上顏色不同的束帶辨別,並紀錄各企鵝每次進食量,清理環境時觀察大便型態,發現食慾不佳、排泄物不正常、活動模式改變等疑似病徵時,再向獸醫回報,由獸醫進行診斷與醫療。 

除了生理健康外,在行為方面,因過去並沒有很多關於企鵝刻板行為的研究,因此難以做出明確「刻板行為」的定義。但透過館內企鵝行為觀察的紀錄,在飼育員熟悉每一隻企鵝的習性後,可以自行定義出較明確的「Xpark企鵝異常行為」,以此標準做初步判斷。 

而Xpark的企鵝時常擠向玻璃的舉動,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解讀為是因為展示空間過小,加上藏匿區域不足,導致企鵝產生焦慮的行為表現。另外,對於館內其他的動物異常行為,TSPCA研究員陳庭毓指出:

僅使用展缸半個區域、以相同路徑與姿勢來回游動長達十分鐘的海豹,是明顯的刻板案例。 

Xpark獸醫顧問竹中良太則認為企鵝游向玻璃是出自於對人群與其他企鵝的好奇,海豹亦展現了各式的游泳姿勢。

目前Xpark內沒有動物出現刻板行為。

他也表示,動物來到Xpark還不到一年,所以需持續觀察牠們的行為。

 

XPARK03篇 05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認為Xpark企鵝長期擠向玻璃為焦慮的表現,是圈養鳥類常見的異常行為。

 

XPARK03篇 06Xpark表示觀察企鵝在每日閉館後即不再游向玻璃,判斷其行為可能出自對人群的好奇,非異常行為。

 

XPARK03篇 07Xpark的海獸類健康檢查頻率每月一次。圖為海獅正在進行採血的醫療訓練。|照片來源:Xpark

 

XPARK03篇 08動團實地調查指出Xpark缺乏管理應變能力,在多次通報動物受傷後仍不見館方處理,導致魟魚受傷處遭其他小魚啃食長達10小時。|照片來源: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鳥語獸躍聯合記者會

 

動物飼育非易事,照顧好每一個生命,挑戰巨大,責任重大,過程中耗費的成本也龐大。而這些海洋生物,活在一個人工控制的穩定環境裡,成為的是都市叢林中的活教科書、人們口中的全新話題,還是僅止於是陪襯美照的3D背景?

 tspca動團提四大訴求呼籲政府立即改善展演動物處境|截自Taiwan SPCA 粉絲專頁

 

遊客多雙眼睛  加入監督

為了展示豐富的海洋生態,水族館將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搬上檯面,但管理人員對每一種動物的需求、健康狀態的掌握度,在龐大水體中實難以面面俱到。

很多物種的一些習性行為,其實我們都不太了解,因為物種太多了。

蔡明安助理教授以過去自身在海生館的實務經驗,認為很多時候無法單就行為直接判斷是動物異常,除了一些較具特徵性行為(如魚隻迴旋運動、魚隻浮頭等),「有些行為可以去懷疑異常,可是實際上要藉由一些檢查才能確定,有些行為也要看是不是長期發生,然後另外搭配他的攝食情形、外觀病變、飼養管理與環境是否改變等,綜合這些面向去做判斷。」 

儘管無法直接由特定行為得出動物異常的結論,但行為的改變可以作為一個警訊。蔡明安說,「一般民眾在只能直接從展缸觀看生物的狀況下,有個比較簡單觀察的方式是,在同一個物種的群體裡,其中一兩隻外觀與行為跟其他的比較不一樣,或許牠的行為可能就有問題。」 

在覺得不對勁的時候去做反應,就是一種全民參與。邵奕達副教授盼遊客從養成關注異常行為的習慣開始,培養關心動物的意識。「有時候可能是動物的正常行為,這也是一個教育的契機;有時候是真的動物異常,你提醒館方,館方也會去多加注意這一塊,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XPARK03篇 09水族館物種繁多,難免會有動物受傷卻沒被覺察。遊客可擔任除了飼育員與獸醫外的第三雙眼睛,一同觀察。

 

XPARK03篇 10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曾彙整出六種魚類常見刻板行為,並在長期觀察Xpark後,發現許多小魚皆有出現其中行為。

 

XPARK03篇 11水族館動物異常判斷三面向|窩窩繪製

 

水族館的未來:未來的水族館

Xpark以新型態水族館之姿強勢來襲,新穎吸睛,臺灣其他水族館也相繼在設備與體驗上展開革命。海生館推出企鵝飼育照護體驗活動,希望強化實體互動達到教育目的,且先行於2019年首度推出全虛擬的體驗館,遠雄海洋公園亦於同年增設虛實結合的場館,以互動藝術作為打卡亮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也正準備著在今年添置智能互動設備,跟上這波沉浸式體驗風潮。 

現今水族館浪潮又起,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觀察這20年來的變與不變:「民眾對水族館的期待是有改變,但不變的是,大部分的人去看東西的時候,還是希望看到活的,我了解這樣的需求,但我們可以往更愛惜生命的方向走。

過去人類徜徉於對驚奇的嚮往,使海中生物從此再看不見海洋。隨著《黑鯨》與《海象海象不要哭》等紀錄片揭露海洋展演悲劇,反圈養的倡議在世界各地相繼興起,

“No tank is big enough”、“Empty the tank”
今日已然成為耳熟能詳的動保呼籲。

當社會逐步往更重視動物的方向邁進,動物圈養越來越備受爭議;當海底的珍奇得以由科技呈現,虛擬的成像如實境般真實,或許水族館的未來亮點將不再是遠道重洋的珍稀動物,而是近在眼前的珍貴體驗。

blackfish poster《黑鯨》記錄了虎鯨Tilikum在海洋世界經歷多年圈養,終致精神崩潰的殺人事件。其後海洋世界所在地加州已立法禁止虎鯨圈養。

 

walrus and the whistle blower《海象海象不要哭》記錄前海洋世界員工菲爾成為揭露水族館內部的吹哨者,訴求釋放圈養動物的抗爭過程。

 

To go or not to go? That is a question.

Xpark腹地不大,帶來的影響卻如滄海大浪。水族館浪潮,向都會地區注入了新鮮的娛樂體驗,卻也迎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動保挑戰,展演動物的處境與法規因此再次被檢視與討論。

閱讀完《解密Xpark》專題過後,你對Xpark的看法是?


 返回閱讀: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