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威脅篇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_歐亞水獺
台灣最後的水獺Ep1_威脅篇
「不是擔不擔心的問題,牠一定會滅絕⋯⋯」袁守立博士歎道。
播放Play
EP2救傷篇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_歐亞水獺
台灣最後的水獺Ep2_救傷篇
從金門救援的小水獺去到動物園過得如何呢?未來又將面臨什麼挑戰?該留在動物園圈養嗎?
播放Play
EP3在地篇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_歐亞水獺
台灣最後的水獺Ep3_在地篇
「水獺就是水猴子,在水裏兵兵砰砰抓魚吃,現在真的很少了,還是希望下一代可以看到啦。」
播放Play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撰稿|曾國軒    編輯|蘇于寬

 02 49678497331 058f27610c o

水獺研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全力以赴還是行有餘力,都會一直關注下去。

 

初見水獺的清晨

03 49678784477 101c786616 o插畫|陳億瑞

 

尋獺之路第一人 驚見水獺新天地

大約三十年前,一名學者長驅直入戰地前線,只為了尋找當時僅存在口耳相傳和文獻中的水中蛟龍——歐亞水獺。

李玲玲早期主要研究的對象並非水獺,然而在1992年金門剛結束戰地政務時,突然接獲當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處的邀請,到金門調查是否真的有水獺出沒;可是臺灣的水獺研究前不見古人,只好從文獻逐步摸索、鑽研這位陌生嬌客,從此展開她的水獺保育研究之路。

當時在金門,只要有水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水獺的排遺和腳印;無論是很偏遠、沒有人到的地方,或是就在城鎮裡、住家旁的水溝、水道,幾乎到處可發現牠們的痕跡。」李玲玲坦言,原對於遭受轟炸的戰地存有水獺抱持著疑惑,沒想到實地勘察時卻顛覆了自己的想像。戰地所維持的人跡稀少、隱密荒野、水域養魚及水系連通等種種條件,意外成為水獺最佳的生存環境。

為了填補空蕩蕩的水獺資料庫,李玲玲經常領著學生助理們,一步一步沿著水邊尋找排遺、足跡,經年累月重複著,透過資料的累積堆疊出分佈範圍及族群的規模。

野外調查辛勞又漫長,所有努力只希望獲得多一點點對水獺的瞭解。

04 49678784387 6dd083b4bf o水獺的排遺。每次野外調查,李玲玲沿著水岸搜尋,就是要尋找這份水獺留下的禮物。圖|李玲玲提供
05 49678497261 9c49d0e4e0 o足跡也是辨別水獺的方式之一,早期金門在偏遠水域和城市水道皆有水獺走過。圖|李玲玲提供

 

意外落難小水獺 傾盡全力送回家

多年的研究歷程中,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事件之一,是1996年野放的一隻小水獺。當時古崗湖旁的農民為了除鼠害而放置獸鋏,未料誤捕到年幼水獺,金門國家公園緊急聯絡李玲玲,她便通知好友祁偉廉獸醫師一起趕到金門協助。

一到場,看見小水獺瑟縮在農民臨時安置的狗籠裡,兩人十分忐忑。「沒有過去的經驗,所有狀況都是第一次,我們戒慎恐懼,擔心哪個地方出差錯,小水獺還沒放出去就再見了⋯⋯」在資訊有限與資源不足下,兩人實在不敢大意;祁偉廉憑藉著獸醫專業治療傷口和全身檢查,李玲玲則翻遍國際水獺專家群彙整的照養文獻,共同給予盡心盡力的醫治。

06 49678784317 83be431809 o農民先將古崗湖小水獺安置在狗籠,金門國家公園立刻聯繫相關人員協助。圖|李玲玲提供
07 49678497231 0e52e8cbcd o遭到獸鋏夾住而動彈不得的小水獺,腫脹的腿部明顯需要治療。圖|李玲玲提供

 

小水獺被金門國家公園安置在金門中山紀念林的花房養傷,大家齊力合作密切觀察食慾和活動狀況;終於在兩個禮拜後不負眾人所望,小水獺傷口復原良好,更可以自己捉魚、吃魚,活動與消化狀況也沒問題。

評估離開古崗湖的時間不久,大家決定野放小水獺。「當籠子打開後,牠也沒有遲疑多久,東聞西聞後,就咻~地下水了!」小水獺回歸野外後,身上的晶片是李玲玲唯一與牠的連結,萬一又遭逢不測而再次碰面,至少可以認得出牠。雖然日後再也沒有小水獺的消息,不過成功野放的經驗格外珍貴。

很慶幸曾經存在這麼一號人物,至今仍在心中念念不忘。

08 49677966818 315ee102c5 o在無人干擾的環境中提供一個紙箱、一些布,小水獺窩居在暫時的家中。圖|李玲玲提供

 

棲地環境改變大 水獺生活拉警報

戰地政務解除後,當地發展漸興,走過今昔金門的李玲玲深刻感受到環境的巨大變化。「很多地方的地形、地貌、植被有明顯改變,尤其是水域,因為生活要用水、灌溉也要用水,缺水的金門大家都需要用水,若沒有妥善調配就會失衡。」金門縣政府雖致力改善水資源問題,但缺乏整體性的思考下,相互串連的水域被貿然截斷、自然度高的濕地被大幅人工化、水岸茂密的植被被清除、鬱閉的荒野被打開,隨之而來的是更廣更密的道路,種種改變不但影響動物,也改變了自然環境。

原本連通的水系可分散洪水避免氾濫,枯水期能釋放水源以支援溪流,植被可緩衝豪雨的侵蝕,但現行的開發卻完全破壞了自然界的調節能力,連帶遭殃的就是動物們

09 49677966748 c6ef36ee7c o水泥護岸取代了自然的濕地、植被,不利於水獺和其他水生生物生存。圖|袁守立提供

 

2003年之後,李玲玲投身生物多樣性工作的推動,十年後當她重返金門時,發現過往水獺痕跡頻繁的水域,再也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隻隻死於非命的水獺。明明透過排遺分析,才稍微掌握到一些穩定在固定區域活動的水獺,沒想到卻陸續成為路殺和各種悲劇的主角。

水獺死亡事件反映現在水系的配置是有問題的,原本的水環境讓人和水獺都可以活得很好,如今破碎的水系卻讓水獺岌岌可危。不是說為了保育水獺所以要限制人如何使用水資源,而是整個水域環境改變的話,不只影響水獺,還會影響人如何用水,那是整體棲地、整個系統的問題。」李玲玲感到無限惋惜。

10 49677966738 ed1b184699 o11 49678784252 3951ae3234 o水獺行蹤難捉摸,在可能出沒的水域架設自動相機,才得以拍下這些晝伏夜出的身影。圖|李玲玲提供

 

保育並非反開發 共創萬物安居地

水獺處境堪憂,金門還能開發嗎?「臺灣本島有很多地方開發較早、開發程度較高,對於保育的歷程,從反對、接觸、抗爭到大家一起合作,經驗比金門豐富;但金門人歷經戰地政務時期,開發一度受到限制,在地會認為發展不夠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並不反對金門要做開發利用。」

李玲玲指出水獺並非嬌貴的動物,只要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生活範圍可以與人類互相重疊;她也呼籲,其實保育團體的訴求以及政府治水的需求並無相異「我們都希望溪流是安全的,能夠終年提供適量的水量,滿足民生需求。」如果雙方能共同討論出利人也利獺的環境發展方向,不僅有機會延續水獺的命脈,連帶永續自然環境,創造生態多贏的局面。

不論是早期踏遍大小金門進行田野調查,或是在中央與地方部門一同加入後,逐漸轉為幕後諮詢的角色,李玲玲始終視保育工作為自己的生活,「我覺得所有工作就是這樣,如果這是你喜歡、有熱忱的話,所有的困難都可以克服,而成為你的日常。」一頭栽進水獺保育研究,從生疏、陌生到如今侃侃而談,李玲玲未來仍會持續朝著人獺和諧共處的世界而努力。

12 49678784192 c27f62a084 o將保育工作視為終身職,關心水獺的存續早已變成李玲玲生活的一部分了。攝|蘇于寬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