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記者|洪郁婷  編輯|蘇于寬

恆春半島擁有全台最豐富的陸蟹生態,種類達47種佔了全臺8成陸蟹種類,恆春半島又有「陸蟹半島」之稱,與印度洋上的「陸蟹之島」聖誕島齊名。如今陸蟹半島卻面臨著道路開發、水泥工程等各種威脅,地點就在阿塱壹古道南端入口處的旭海。 

陸蟹專家劉烘昌接受公視採訪表示,2011年曾進行全區陸蟹普查,從旭海巡哨所到阿塱壹古道入口處,這一段範圍內陸蟹共有9科34種,比「旭鼻—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內的31種還豐富。 

牡丹鄉公所:為地方居民築路

不過牡丹鄉公所近期為了整修道路,將古道南端入口處的泥石子道路改成水泥道路,海岸沿線植物都被剷除,並在部分路段築起矮牆和擋土牆。對比施工前,原本路旁豐富茂密的海岸植物帶已蕩然無存。 

牡丹鄉公所回應窩窩記者採訪表示,該道路通往附近農地、林地,是當地居民出門工作必經之路,由於泥石道路雨天泥濘不堪,加上颱風季有土石崩落,施作道路工程是為回應居民需求。 

20230313阿朗壹1道路工程前後照片。圖片來源|葉運祺

20230313阿朗壹2道路工程前後照片。圖片來源|葉運祺

學者:水泥路面截斷陸蟹繁殖路線

針對道路工程對當地陸蟹生態的影響,陸蟹學者李政璋於臉書貼文表達強烈擔憂。「水泥道路將嚴重危害陸蟹生態,提升母蟹在繁殖季節往返海岸和內陸的死亡風險。」他曾經在非繁殖高峰期,目睹該好幾隻抱卵的奧氏後相手正在遷徙,表示該區域陸蟹豐富度不亞於保留區,並質疑鄉公所施工前缺乏生態評估。 

奧氏後相手蟹是當地最常見的陸蟹之一,也是常見路殺的苦主。​陸蟹,顧名思義是在陸地生活的螃蟹,但是陸蟹的生命仍與淡、海水密切相關。奧氏後相手蟹的幼體需要在海水中成長,每年農曆5~9月繁殖期間,陸蟹媽媽們就必須抱著滿腹的陸蟹寶寶奔往大海釋幼。任務完成後,陸蟹媽媽要再次冒險穿越道路,返回海岸林生活。等到幼體長大後,也會循著這條路線回到海岸林。 

墾丁陸蟹降海生態影片。影片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政璋指出該段道路、圍牆將阻斷奧氏後相手蟹降海遷徙的路徑,即使陸蟹媽媽僥倖抵達海邊成功釋放幼體,也難以攀越圍牆回返內陸棲地。奧氏後相手蟹體型嬌小僅約2~3公分,水分保持不易。如今濱海側灌叢遭到夷平,原本可供母蟹休息的陰影不見了,乾燥的水泥路面加速水分散失,死亡陰影籠罩著陸蟹媽媽的降海之路。

劉烘昌則指出水泥道路和圍牆,也會妨礙小蟹從海岸回到海岸林。初生陸蟹體型小,行經沒有遮蔽的水泥道路,很快就會乾死。而此次工程清除靠海側的植被,是陸蟹的重要棲息地,對棲息在此的陸寄居蟹和小隱蟹族群也是重大打擊。 


高牆阻斷陸蟹往返海岸與陸地的繁殖之路。影片來源|李政璋

研擬補救方案,讓陸蟹與工程並存

李政璋感慨表示,施工前若能多方徵詢意見,即可讓工程與生態並存。只要事先規劃一些簡單的動物通道,保留幾區的灌叢,就可以避免類似的生態危機。然而,「本案未經生態檢核,外界沒有機會加入討論,鑄成一道隔離自然生態的柏林圍牆。」若要挽救當地生態,他盼能打掉局部擋土牆,或間隔適當距離鑽孔好讓陸蟹出入。 

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張怡律師也於貼文表示,新建公共工程只要接受中央補助款50%以上,就必須做生態檢核。本段道路原來是泥土路,並無任何構造物,並且位於生態敏感區,有陸蟹等重大環境保育議題,新建工程依法應該進行生態檢核。

鄉公所則解釋,道路施作範圍在保留區外非生態敏感區。道路旁的矮牆高度約75公分,長度約50公尺;擋土牆約3公尺高,長度約45公尺,並非全段道路都牆體阻擋,牆間仍有空隙可供陸蟹進出,完工之後也會復育原生植物,減少生態衝擊。此外,由於該工程整修在既有道路範圍,生態部分是自評後送審通過,並非刻意規避生態檢核。 

針對工程引起的生態爭議,原住民族委員會、屏東縣政府及當地鄉公所會勘後,決定將擇期召開會議,邀請相關專家共同商議,如何進行工程改善。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