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懶人包 官網Banner

 記者|何怡君       設計、插畫|林昕慧       責任編輯|蘇于寬

工地中的臨時棲地 折衝下的棲地保留術

 

台灣中油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的選址,選定生態敏感的大潭藻礁區域,翻新位於此的觀塘工業區原有建體,並開發建設全新的工業港。

要達2025年能源轉型的政策目標——天然氣供電量佔總發電量50%

在急促的能源轉型政策之下,能源開發搶時間,選定認為時程最快,但生態敏感之地做開發,損害則在所難免。環評審查過程中,環評委員、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紛紛對生態保育提出質疑,業者回以縮小陸域開發的替代迴避方案,以及生態補償的因應措施。台灣中油的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處副處長黃志堅表示,「我們能做到的是,大家有在關心的,我們去做。」

此開發案2018年通過環評,2019年開始施工,到了三、四月,二級保育類的夏候鳥小燕鷗來了,工業區是牠每年必訪的棲地,一來就是一、兩百隻,但那口牠所熟悉、由溪水注入的淡水池,施工後被土方填上了,四周工程車環伺,小燕鷗面對迫切的開發考驗。

 

藻礁文章03篇 pic04小燕鷗在觀塘工業區的「臨時棲地」。|圖:吳豫州拍攝

 

在桃園市野鳥學會介入之下,工業區保留了一公頃的小燕鷗「臨時棲地」。位於工地中間的一方小水池看似荒謬,但以生態保育而言,保留原棲地仍是最佳方案,遷徙的候鳥將循著「歷史」回來。桃園鳥會榮譽理事長吳豫州說,這是一個折衝的辦法。

你(台灣中油)已經破壞掉了,異地復育還沒有完成,我又擋不住

小燕鷗如吳豫州所預期,有44隻循著老路線回來,在工業區僅存的棲地棲息、覓食、繁殖。然而,突如其來地一場西南氣流打亂計劃,新填的工業區土方土質黏稠,雨水難以滲透,淹水導致還沒孵化的蛋都泡在水中,鳥爸鳥媽只得棄巢離去,吳豫州難過地說,「再去找,就都找不到了。

 

「一公頃」的存亡底線 生存空間爭得吃力

 

小燕鷗喪失了原棲地,桃園鳥會在桃園海岸尋找可能適合的棲息點,並佈置假鳥、空心磚吸引停留,架設圍籬保護等,要趕在牠們停留臺灣的期間,為牠們找出生存空間,但這做起來很不容易,吳豫州表示,「整個桃園沿海很難找到小燕鷗的棲地,到處都是工業區、外海的風機。

藻礁文章03篇 pic03小燕鷗屬於群聚型鳥類,喜歡棲息於海岸的礫石地。|圖:張明孜拍攝、桃園鳥會提供

 

這一批以及後續來報到的,部分搬到了大潭藻礁不開發的G1、G2生態熱區,部分去到距離20公里遠、也是原棲地的竹圍漁港旁空地,部分則到了新覓得的許厝港。至於台灣中油原定異地復育的白玉海岸,雖鄰近工業區但因地形狹長,容易被浪打到,並沒有吸引到任何個體前往。 

「一公頃」是小燕鷗存亡的最低底線,施工後棲地縮小變得破碎,小燕鷗整體數量也跟著減少。

去年與今年相比,桃園小燕鷗的巢數從約250巢減至70巢

分散的棲地也讓保育行動更耗費心力,鳥會除了要與台灣中油協商,也要跟林務局、當地漁會等各地的相關單位協調,有許多新的情況要處理。 

吳豫州無奈地說,「應該盡量不要人為介入,留下天然棲地,但有可能嗎?」但對於小燕鷗的未來,他仍選擇樂觀看待,保育之戰年年開打,目標是要為牠們爭取到最大利益,「反對之餘還是要跟中油談,我談還可以有今天的成果,如果不談就什麼都沒有了。

 

藻礁文章03篇 pic02吳豫州手中拿著誘引小燕鷗的假鳥,期盼為牠們找到更多合適的棲地。

 

其他不會飛的⋯⋯只能自求多福

 

相較於小燕鷗飛離被破壞的棲地,其他生物可能就沒這麼「幸運」。根據農委會林務局補助、中研院的調查研究成果*註 1,佔地30多公頃的G1、G2生態熱區發現了近百個物種,其中,身為頂級掠食者的裸胸鯙,體長50公分以上的個體都至少有1,725隻,供養牠的小魚小蟹小蝦則必是數量更加龐大,物種之間環環相扣,缺一即有失衡的可能。

 藻礁文章03篇 大潭藻礁生態金字塔大潭藻礁生態金字塔。|指導繪製:劉靜榆|整理繪製:窩窩

 

對於兩位大潭藻礁的頂級「食客」——裸胸鯙,還有被國際列為瀕危的鯊魚紅肉ㄚ髻鮫,台灣中油負責生態保育的黃志堅說,他們的監測調查中,發現的裸胸鯙數量很少,鯊魚更是一隻都沒有,但仍有規劃以人工魚礁的方式,誘引牠們離開施工範圍,並在工業港內設立幼鯊資源保育區。

 

藻礁文章03篇 pic06紅肉ㄚ髻鮫幼鯊現身於大潭藻礁區域。|圖:李坤璋拍攝、郭兆揚提供

 

不過,從2019年施工至今,計畫仍未有明確的規劃與執行方式,黃志堅對此則表示,「因為這就不是牠們的區域,要誘也誘不到......開工前該做的都做了,人工魚礁(的規劃)會在比較後面。」

 

藻礁文章03篇 pic05裸胸鯙從藻礁的縫隙中探出頭。|圖:潘忠政提供

 

於是,這些走不了的生物們只能與開發同居,受到直接或間接地衝擊。在開發前,這裡的螃蟹族群龐大,研究藻礁十多年的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形容,這裡的螃蟹以前滿地都是,「但現在變成要走十幾步,才有可能遇到一隻。」

 

大潭藻礁的股窗蟹幼蟹一出生,奮力往海裡衝去。|影片:潘忠政提供

 

目前,台灣中油在工業港的海域範圍放置約30個大型沉箱,劉靜榆判定,這在水裡形成的擾動必會干擾到螃蟹幼生,幼蟹必要經過順著海流被拋出、長大再回來的歷程,若是少了海洋環境,生命的傳承也岌岌可危。按照台灣中油的規劃,今年結束前預計放置39個沉箱,總工程更是要在海域投入303個。 

至於不能移動的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黃志堅說明,台灣中油的開發範圍已避開監測到的70幾株珊瑚,用迴避的方式保育生態,「希望牠們在這個區域可以活得很開心、很健康,我們在環評書還加碼,要做繁殖研究⋯⋯希望牠的族群更多更豐富。

然而,開發區域緊鄰著棲地,棧橋橋墩近距離50-60公尺處就有柴山多杯孔珊瑚

今年3月工作船意外事件的受損範圍內也有,專家學者提出疑似受損的珊瑚點位,海委會海保署表示會進一步調查。 

但事發5個月後,業者第二度向環保署提出因應對策,報告中附上海保署的調查資料,珊瑚受損與否仍未有定論,對照專家學者標注的點位,一株是沒有納入調查範圍中,2株僅表示在相同的位置「有發現」,另外2株則是之前將海葵、菟葵誤認為珊瑚了。柴山多杯孔珊瑚體型嬌小、發現不易,未來也難保哪一天不會「意外」受到傷害。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大潭藻礁為多沙環境,原有的人工建物已建好數十年,沙退沙埋取得動態平衡。如今要做一個新的、如此大的工程,平衡勢必會改變,這裡作為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唯一棲地,稍一不慎就會造成生死存亡的差別,「最好的方法是讓牠留在這裡,讓牠自然地演替,因為若是沒了,就真的沒了。

 

藻礁文章03篇 pic01柴山多杯孔珊瑚現僅存於大潭藻礁。|圖:鍾愛琪拍攝、郭兆揚提供

 

註1:陳昭倫。(2018)。「藻」回南桃園的里山海:南桃園藻礁水圈環境生態對社區生活產業的影響。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107年度農村再生基金補助計畫 

不論是藻礁棲地,或是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們,面對開發只能做個被動的接收者,有一群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在地民眾持續替它/牠們發聲,是否帶來了改變? 繼續看下一篇:04 「國家發展」當前,環境運動替生態找到出路?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