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報導
ONEpage
情境式動畫報導
請跟著秋哥的第一視角,回到野放的那一天。
Ep1|秋哥故事
秋哥的故事 EP1
秋哥殞落的那天
初到救傷單位的牠虛弱、鬍子斷光,帶著楚楚可憐的樣態,由無數名人員把屎把尿地照顧,直到成長茁壯。相隔一年,牠在中秋節前夕被野放,但僅僅2週,牠卻被發現命喪於犬口下⋯⋯
播放Play
Ep2|犬殺迷思
犬殺迷思?EP2
六大犬殺迷思解析
明明路殺比較嚴重為何針對犬?死因這麼多為何推給狗?把狗餵飽以後就不會去追石虎了?常見疑問與迷思,都將在這篇由石虎研究員林育秀娓娓道來。
播放Play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記者|陳信安 編輯|蘇于寬 設計|陳莉卉

伴隨一隻隻的追蹤石虎死於犬口下,也令研究人員深深感受到自零撲殺政策上路後,因配套不足所凸顯的紮趕不上生、執法難以落實,甚至回置與餵養等亂象衝擊;但對於一線努力在進行犬隻絕育,想協助減緩犬隻帶來生態衝擊的團體而言,實務上卻也有束手無策的難題。

而該如何斬破像迴圈般的複雜問題?研究人員、動保團體則直言,除了重新檢視目前處理遊蕩犬隻的政策手段外,更重要的是重視源頭、多管齊下,否則將仍是人、犬及野生動物三輸。

 

當石虎身處犬隻管理低落的淺山

身手矯健的鑽漏洞專家「永哥」,是一隻強壯的公石虎,曾闖入南投中寮鄉民眾家中獵捕母鵝,因而被民眾通報石虎研究團隊進行誘捕,野放前也再裝上發報器以利追蹤活動資料。而追蹤期間,牠不僅是所有追蹤個體中活動範圍最大的石虎外,更精明地屢屢造訪多間雞舍、伺機抓捕雞鵝來吃,頻繁程度也讓研究人員戲稱牠為狡怪的「雞農仲介」。

然而,如此健壯、活潑的牠卻在野放追蹤將滿近1年半之際傳出死亡訊號,屍體甚至已被掩埋。而經了解,是當地民眾在夜間放自家犬隻自由活動,並疑似追咬永哥,導致牠最終陳屍於民眾家門口、被屋主就地掩埋。 

2 1遭民眾掩埋,由研究人員挖掘的永哥。圖片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回想起永哥死於犬口衝突下的衝擊,曾感嘆「石虎想好好活著真的很難,狗的問題真的無解嗎?」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石虎研究員林育秀依舊記憶猶新,只是在了解更多犬隻管理及執法現況後,她又多了些無奈。「後來其實也算是一種不了了之。」林育秀解釋,永哥被咬死的地方是私人領域,論理在此區域內放養並無觸犯任何法規,但對於沒有屬地之分的石虎會穿梭利用,也只能採道德勸說方式,積極鼓勵飼主至少將狗綁住。

2 2曾因多次獵捕民眾雞、鵝而被研究團隊誘捕的石虎永哥。圖片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2 3被掩埋的永哥,是因有戴上追蹤項圈,研究人員才得以找出牠。圖片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我陪同南投縣政府防治所人員在處理永哥的時候,那隻狗其實也沒有寵登、沒有絕育,而飼主他真的不知道需要寵登跟絕育。」此案的另個問題在於,該肇事犬隻的飼主並未落實《動物保護法》所規範的責任義務,應可依法開罰。但林育秀也談到現實之難,飼主是位獨居長者,不了解法規、沒有交通能力載送犬隻絕育,

他沒有這麼壞,可是你把動保法翻開來看,沒有寵登跟沒有絕育是幾萬塊,可能是大多數人一兩個月薪水,這時其實要開罰單的人是很有壓力的。

最終地方單位採取協助飼主處理好結紮、寵登等工作,再返還犬隻,只輔導沒有開罰。

2 4該肇事犬隻,飼主當時採白天鏈養、晚上放養防蛇。圖片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然而,這個案例卻是非都會地區犬隻源頭管理問題的縮影,民眾犬隻來源多元,但共通點可能都缺乏絕育、寵登,理所當然的飼主責任觀念在這些地方並不普及。但未能透過強制落實法規或各種宣導,使民眾都接收到相關資訊,加上醫療資源稀缺、經濟能力等現實因素,終究都導致了犬隻管理在這些地區形同失效;而無形增加的遊蕩犬,也成了石虎喪命原因之一。 

達成全數絕育的前提:需有充足行政量能

為了控制遊蕩犬族群數量增長的同時兼顧環境與野生動物保育工作,2020年開始,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以下簡稱台灣之心)便以苗栗縣、台中市的石虎生態熱區為核心,從大安溪一帶展開「全面絕育」計畫,不僅以自動相機做流浪犬隻個體辨識、蒐集出沒資訊,藉此擬定捕捉絕育計畫外,也以地毯式深入鄉鎮、社區逐戶訪查,盤點是否有飼養未絕育母犬的家戶,溝通協助進行絕育手術,若不願意者,則轉通報公權力介入。

經3年的執行,截至2023年7月,已家戶訪查到了4600多戶,共累積紀錄8000隻左右的犬隻,平均每一戶飼養1到2隻狗,「這個點位秀出來之後,我們也還蠻驚訝的是這些區域養狗的戶數真的非常多。」台灣之心專案管理張毅豪表示,過去初訪苑裡、后里及外埔等區域時,母犬絕育率大約都落在5至6成左右,這幾年也透過勸導、安排村里駐紮或下鄉絕育方式,將家犬的絕育率拉到9成;目前仍有10%民眾會基於寵物年齡或各種理由選擇不絕育,其中除了已無法生育的高齡犬隻,或經家訪人員判斷無繁殖風險的犬隻外,對於以其他理由來拒絕配合犬貓絕育,且勸導無效的飼主,只能交由地方單位列管或執法。(左)每一條藍線都為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所家訪過的足跡。(右)綠色為有飼養犬隻,且已絕育或協助處理的記錄,黃色點位為飼養母犬但未結紮的註記,藍色則為溝通無效、需轉交公權力介入的家戶。資料來源: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Slide
家訪足跡
家訪足跡
調查註記
調查註記
(左)每一條藍線都為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所家訪過的足跡。(右)綠色為有飼養犬隻,且已絕育或協助處理的記錄,黃色點位為飼養母犬但未結紮的註記,藍色則為溝通無效、需轉交公權力介入的家戶。資料來源: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以一條大安溪隔開的話,狀況差很多,像台中的話畢竟是六都,所以不管是稽查的人力或資源,相對於苗栗來說,我覺得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張毅豪接續表示,地方的執法效力,實務上有諸多障礙,很難可以快速解決這10%未絕育的問題,「因為可能對地方來說未絕育案件相對不是優先要處理的。因為他們要處理還包括虐待、殺害動物的案件,還有其他像是經濟動物這些⋯⋯」

舉例來說,苗栗縣在處理動保稽查、行政裁罰的人員僅1到2名,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長張俊義就坦言,「基本上光是每天受理通報檢舉的案件就可能是做不完的。」張俊義認為,導致人力不足的因素眾多,像是處理案件時經常遭誹謗攻擊,動保單位的社會地位、職等階級,以及薪資待遇低等,都會使流動率大,無法留住專業人才,或造成專業法治訓練無法發揮成效。

對於大眾期待大破大立快速執法,他也坦言許多案件往往無法確認是否為飼主,或者是確認飼主姓名等,多需要發文至戶政系統調閱資料,但這類的文書工作來往多曠日費時;而就算前往現勘,若碰上飼主不在家、找不到人等情形,「我們也不能擅入民宅、私有的領地。」

就算想要較有成效的通報稽查,張毅豪提到公部門需要更有效的證據才能正式開罰,包含犬隻是否正值發情、懷孕或哺乳等狀態,才能認定飼主未替犬隻進行絕育。

2 7家犬未絕育裁罰低落的原因。製圖:窩窩

我覺得現在我們面對的困難是這樣子,那難道我們要等牠生了之後再來處理?

面對這樣的困境,張毅豪也顯得相當無奈,但卻沒有其他手段可以更有效處理這些未絕育的犬隻,一來追蹤所需花費的時間及資源巨大,二來若這類的飼主將母犬及新生幼犬藏起來、移置他處,就更加無法處理。

絕育以外,學者籲需有其他配套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陳貞志副教授,則以他們研究團隊在苗栗縣通霄鎮福興里、苑裡鎮蕉埔里及石鎮里三個里,所進行的自由活動犬隻(泛指有主但可自由活動、無主及野化犬隻組成)族群調查說明,

樣區當中犬隻的族群動態很複雜,那在遷出跟遷入很頻繁的狀況之下,其實就算你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把結紮比例拉得很高,但是它也很快就會下降。

陳貞志進一步解釋,根據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的調查,樣區的自由活動母犬絕育率為60%,而調查期間在蕉埔里與石鎮里的犬隻族群密度有下降趨勢,但並不顯著。細推原因,除了犬隻會自然移動外,還包含民眾帶入未絕育的幼犬進入、棄養、送養,以及放養等因素。也因犬隻的動態複雜,高達52.9%的犬隻個體在研究期間僅出現一期,就不知去向或死亡;結果論而言,三個里針對自由活動犬隻的TNR成效整體並不明顯。

2 8從第二期後可見,移入或跑出的犬隻數量具一定比例,顯示族群動態複雜。圖片來源:陳貞志

「單純做TNR效果可能是非常有限,而且要花很多的時間、金錢跟精力,然後達到一個非常、非常有限的效果。那過程當中,只要有任何的一個變數,可能整個效果就沒有了。」對於這樣的結果,陳貞志強調TNR是否能成功有許多先決條件,包含對一地的族群估算、一定期間內要做到高強度及密度的絕育,也要搭配其他配套措施,否則絕育計畫終將功虧一簣,

那不要只做TNR這件事情講好幾年了,但為什麼一直只堅持這樣子,而且每年衍生到最後就是全台灣大家都只做TNR?

而曾經也在苑裡及通霄等地區推動針對放養家犬貓的「下鄉絕育行動」以及由民眾自行捕捉流浪犬貓的「紮浪浪計畫」的台灣之心則分享,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苑裡的蕉埔里及石鎮里進行「全面絕育計畫」的家戶訪查。過程中,共追蹤到565個家戶,其中有127戶有養狗,而記錄到的214隻犬隻中,母犬則有92隻,經協助載送與絕育後,該區域有繁殖風險的有主母犬絕育率從原本的75%拉到96.7%,另外也於這兩個里捕捉並絕育8隻流浪母犬;在台灣之心執行調查的過程中,蕉埔里沒有看到新生幼犬,石鎮里則雖有新生幼犬出生,但也已透過密切追蹤,完成後續絕育等程序。

台灣之心團隊認為,高強度絕育計畫是以控制繁殖的源頭為主,但流浪犬貓議題相當複雜,解決流浪犬貓問題需要多管齊下,不論是源頭絕育、送養、飼主責任等等,確實需要不同環節一起行動。

成效不彰的遊蕩犬減量政策,野生動物在犧牲

林育秀則提到,自己在研究樣區內仍可見許多遊蕩犬隻,「貓羅溪看到的狗全部是沒有絕育的,沒有一隻有剪耳。」著實難以有感或明確看到TNR能帶來犬隻族群明顯減少的成效。不僅如此,TNR也有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犬隻的「原地回置」爭議。

林育秀直言:

基於生態我會強調TNR無效的定義是,回置的犬隻還是對野生動物持續攻擊。

而以台灣之心執行絕育計畫的大安溪來說,犬隻攻擊台灣原生種的問題仍然發生。2022年底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以下簡稱石虎協會)就發現追蹤個體「安伯」死亡,牠是一隻穩定在大安溪河段活動,且生存經驗相對老練、也具一定年紀的雄性石虎,但最終仍難逃遊蕩犬隻的合作獵捕。

2 9安伯死亡地為整片空曠的草地,也可能是遭犬隻追逐、攻擊,但無樹木可趴爬、躲避。圖片來源:陳美汀

石虎協會秘書長陳美汀本身也養寵物,甚至在執行研究過程中救援、收編遊蕩貓,她深知在源頭飼主責任已無落實的情況下,只會導致更多的末端亂象,

因為這一塊沒有做好,導致外面流浪動物問題很嚴重,然後很多民眾又用他們自認是有愛心的方式,比如餵養,或去做很多其他相關的事情,那導致整個後續產生的問題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以餵食來說,就是會影響絕育成效的行為。包含提高犬隻的生存率、增加繁殖速度或新出生犬隻的育成率。再者,也會吸引更多犬隻進入,提高環境原本可以承受的犬隻數量,甚至使犬隻群聚、定居,導致群體狩獵的行為。「你一旦餵食了之後,就是讓狗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可是當狗好好活下去的同時,就是野生動物不能好好的活下去,所以餵食,其實是讓問題更嚴重。」陳美汀強調。

源頭管理力有未逮,目前卻仰賴TNR作為遊蕩犬問題的解方,但絕育的速度又趕不上犬隻出現、繁殖的速度,再加上餵養因子,讓問題彷彿進入無盡的迴圈當中。

「只要是有人餵食的 ,可能一開始是一兩隻,之後就變成三五隻,再之後就變整群的,越餵就越多,然後就一些公安、交通跟環境衛生,跟狗叫聲擾鄰什麼的,問題就出來了。」張俊義也舉永和山水庫周邊為例,僅管這5年來已捕捉移置了近千隻遊蕩犬,但抓紮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愛心民眾餵養,加上棄養、放養等因素導致的犬隻繁殖速度,直言問題無法徹底根除。

2 10苗栗頭份三灣永和山水庫列管成為熱區5年,但因周圍民眾餵食、將誘捕籠中犬隻放掉等因素,目前犬隻數量仍高居不下。圖片來源: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

犬隻除了與野生動物有衝突,也會和民眾產生衝突。這些民眾通報捕捉的犬隻在目前公立收容所收容量飽和、無法被安置,但又不能放回原本遭民眾反彈區域的情況下,一些原先石虎低密度的棲地就成了解套首選。

「我們因為人不承受,全部都丟到沒有人的地方,換野生動物在承受。甚至本來是一隻單獨的(犬隻)被抓來,結果政府可能一次7到9隻放出去,我們反而讓牠們恢復狼成群的本性!」林育秀相當無奈地說,這也導致近年在選擇石虎野放地點時困難重重,找不到沒有狗的地方,部分理想適合野放的石虎低密度區,卻都有狗群、民眾餵養的痕跡。

林育秀認為,目前零撲殺政策後被當作主要犬隻族群管理手段的TNVR難有成效,甚至它本身就是一項會削弱飼主責任一環的作法,除非重新檢視目前政策手段、更加積極面對源頭與餵食問題,才有可能逆轉人、犬及野生動物三輸的劣局。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