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亭妤    編輯|陳信安

6月27日上午,台東「滿地富遊樂區」開發計畫(下稱滿地富)迎來第五次海岸管理審議會(下稱海審會)。盤據基翬海灣20餘年,滿地富曾經歷經四次會議未被駁回也沒被通過;此次大會,環團與比西里岸原住民青年再度呼籲主管單位國家公園署落實《海岸管理法》精神、駁回滿地富。

位於台東三仙台地區的基翬海灣一帶不僅是原民傳統領域,也是國際知名浪點、台東海岸第二大珊瑚礁區,更是瀕臨絕種保育類、台灣特有種福爾摩沙偽絲珊瑚(Pseudosiderastrea formosa)的棲地。

開發業者滿地富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左右,陸續收購台東縣成功鎮阿美族部落基翬(Kihaw)、比西里岸(Pisirian)、芝田(Cirarokohay)周邊土地,共計10.49 公頃,預計開發作為240間客房、可容納500人的觀光旅館與遊憩園區。

不過,滿地富在2002年經環評審查通過後,開發單位卻除了進行整地、水土保持工程外,未有實質動工,並於2012年申請停工。2015年《海岸管理法》新上路後,台東縣政府依法劃定「重要海岸景觀區」,至此,坐落於景觀區內的滿地富必須進行海審會。

image1滿地富基地(紅線範圍)全區坐落在重要海岸景觀區(藍線範圍)內。圖|截圖自內政部第87次海審會議程。

自2021年滿地富第一次送件海審會至今五度審議,27日「最終大會」除審查委員與申請方(開發單位)外,股東、在地族人、居民、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等均有列席表達支持、反對意見。歷經近兩小時的充分發言後,審查委員與開發單位進行閉門會議。

image11左會議桌為相關部會及審查委員,右排為登記列席發言的本案相關人共16位。圖|劉亭妤攝

雖在會議前有共識此次為最終會議,但國家公園署海岸計劃科向窩窩記者證實,此次會議結論仍是「再議」。

基翬海域底質泥沙覆蓋多,環團指出珊瑚生態脆弱、不宜開發

自然環資議題部主任陳姿蓉發言指出,基翬海灣因地形較封閉,海流交換不易,底質泥沙在近年極端氣候影響下逐年增加,但即使是在如此脆弱、混濁的環境,此區還是保有獨特的珊瑚群礁生態,「你可以看到珊瑚自己的清潔功能,牠們不斷想辦法把泥沙包覆、然後排出去。」

image9陳姿蓉說明基翬海域的珊瑚生態,並於會議中展示自然環資今年水下非正式調查的影像,水下環境混濁。圖|劉亭妤攝

自然環資2024年基翬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指出,該海域泥沙覆蓋率在深度3至5米處、6至8米處分別為34.375%及36.25%,雖相較2019年暴增的47.5%低了許多,但相較台灣其他地點,基翬海域的泥沙覆蓋率仍是相當高,需要日後密切關注。

雖然珊瑚具有自淨能力,泥沙量不多時可自行排除,可是一旦泥沙覆蓋率過高,就可能導致珊瑚窒息死亡。除此之外,泥沙沉降在岩石上,也可能降低珊瑚幼生附著的機率。

image3被泥沙覆蓋的硬珊瑚。圖|自然環資2024基翬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湯谷明攝

據滿地富提交的海域生態調查,2022年4月18日至4月20日共記錄到珊瑚4目11科43種;然而,在名錄中,卻不見自然環資與珊瑚研究學者陳昭倫在2011年為基翬進行珊瑚礁健檢時發現的新物種——福爾摩沙偽絲珊瑚。

陳姿蓉質疑,滿地富只用一份短短三、四天的調查名錄就宣稱開發沒問題,完全沒有評估珊瑚生態系健康度與脆弱度的具體數據。

他也強調,對於珊瑚生態的維護行動,不應該只聚焦在復育,更應該著重預防珊瑚礁的破壞,

珊瑚礁生態一再被破壞掉,是復育很難復育回來的,生態價值、醫療價值跟自然防火、防災的能力都會損失很大。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里長張慧珍則是支持許可滿地富開發,並對於陳姿蓉的意見不以為意。

image2「讓珊瑚礁死亡的並不是泥沙。」張慧珍發言駁斥陳姿蓉的意見,陳姿蓉也用表情做出回應。圖|劉亭妤攝

他認為,泥沙堆積是風災大雨過後的自然現象,與根本尚未動工的滿地富無關,又據他從事潛水攝影活動的兒子的觀察,害珊瑚死亡的不是泥沙,而是太多漁民在放漁網、覆蓋住珊瑚礁。「我們是保護著我們的海域,沒有過度的開發,哪來的汙染?」

image4基翬海域所受的環境衝擊包含輕度等級的船/錨珊瑚損害、輕度至中度等級的一般及漁業垃圾衝擊、其他浮潛等人為活動造成珊瑚損害。圖|自然環資2024基翬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湯谷明攝

陳姿蓉會後向窩窩記者表示,珊瑚的生存危機很多,泥沙、漁網、垃圾等都是不能忽視的因素,但依目前珊瑚生存的基翬海岸的環境現狀,不建議再做開發,徒增地表改變導致逕流、泥沙、營運廢水等威脅脆弱珊瑚、失去珍貴珊瑚生態系的風險。

汙廢水全回收?不會傷珊瑚?環團批滿地富敷衍海岸利用管理

「(污水)我們要做全回收、我們沒有排放,所以應該不會說直接對海域有造成影響。」滿地富雖在此次會議上也未對珊瑚生態維護多作說明,但在過去的會議上均作此表示。

據滿地富送審的海岸利用管理說明書,廢(污)水會在處理後全部回收,並且再利用於澆灌、沖廁或景觀等用途,平時營運不排放任何廢水及再生水;但若遇上長期雨季或緊急狀況而需排放再生水時,則將先排放至滯洪沉砂池,再由滯洪沉砂池溢流排入渠道內。

「其實當地是一個溼地環境,根本不需要澆灌,除非滿地富把這些地方用水泥封死,才有澆灌需求。」地公花東辦公室梁聖岳再近一步點出,做澆灌形成逕流也可能會導致陸地上的泥沙污染海岸環境,使得珊瑚白化或是死亡。

image14梁聖岳代表地球公民基金會第一次發言,開門見山地直言:「其實已經審了四次,但滿地富真的沒有要好好認真做這個案子。」開發單位人員正在桌上翻閱文件。圖|劉亭妤攝

陳姿蓉不滿,滿地富用宣稱「零排放」混淆視聽,忽略廢水進入環境的影響。梁聖岳批評,滿地富根本沒有認真研擬海域生態相關對策,歷經數次審查仍鬼打牆、沒有掌握海岸法的精神。

不只汙廢水傷海洋,環團再指貿然挖地下室

另一方面,滿地富文化擬態體驗區的「360度3D全息投影館(AR&VR)」距離基翬海岸百餘公尺,因考量海岸景觀視線通透性,預計向下開挖6公尺。

image10滿地富文化擬態體驗區距離基翬海岸最短距離約百餘公尺。圖|截圖自滿地富海岸利用管理說明書、組圖劉亭妤

荒野台東分會議題組組長蘇雅婷直指,滿地富不應在缺乏水文、土壤、指標性物種陸蟹、珊瑚、潮間帶等的調查,又只以抽象原則帶過生態保育對策的情況下,就向下開挖地下樓層。

如果是為了減少海岸景觀衝擊,卻往下傷害水文環境,直接影響潮間帶生態系與珊瑚海域,完全是違背海岸法設立的目的,滿地富應重新檢討相關的開發計畫。

image16蘇雅婷發言中,開發單位人員翻閱文件、交頭接耳。圖|劉亭妤攝

蘇雅婷說明,開發基地為砂與礫石的「階地堆積層」,是海域乘積物的分布地點,且鄰近水牛群濕地,可能為淺山溼地生態系的一環;雖然沒有大型河流,但潮間帶具淡、鹹水環境兼具的螺貝類,多樣性豐富,顯示地下水脈豐富。

審議委員質疑滿地富還停留在20年前環評,沒有新的環境、海岸利用管理承諾

據滿地富海岸利用管理說明書,2001年環評時及2022年海審所做的陸域動物調查結果呈現差異。過去幾次海審會上,審查委員要求滿地富研擬相關監測計畫、因應措施、對策、衝擊管理與應變計畫。

0701 table

滿地富於本次會議中報告回應。針對施工期間的對策,提出三點:

  1. 設置施工圍籬,預防野生動物進入。
  2. 使用低噪音施工機具、禁止夜間施工。
  3. 施工造成的裸露地表加以覆蓋、施工動線灑水減少揚塵危害野生動物。

針對營運期間的對策,滿地富也提出兩點:

  1. 種植據生態功能的誘鳥、誘蝶植物,增加微棲地及食物。
  2. 禁止施用農藥及除草劑,避免野生動物中毒。

「上一次專案小組有特別要求這個長期監測,這一次一定要做一個比較具體的說明,這一點我覺得好像我還看不到。」審議委員垂詢時表示,針對最新的生態調查紀錄的物種要做什麼監測項目、用什麼樣的頻度、或依照生態習性做一些設計,目前開發單位作出的報告內容不足以達成審查要求,「什麼種植誘鳥誘蝶植物,這實在是沒辦法回應上一次專案小組。」

好像很多的監測項目是不是就是環評的承諾?但環評那個比較舊了。

滿地富雖在會議中再次報告環評承諾、會進行環境監測以保護當地生態,卻遭審議委員質疑,環評承諾是針對當時、20年前的基礎生態資料,和現在的生態資料已經很不一樣,「物種數有增加,這是一個環境劇烈變動的地方,那更顯得過去的環評承諾不合時宜。」

對於審議委員的疑問以及環團對生態環境維護的訴求,滿地富並未在會議中做更多的說明與補充,僅顧問公司回應:「我們反而是殷切的建議說,是不是我們這個案子有更多的政府機關把關,包含水保、環評的一些承諾,讓我們能夠去做更好的管理、開發,可以避免目前因為沒有去管控小型開發造成的意外。」

滿地富爭議不只環境生態,更涉股東權利、里山里海、原住民文化

會議中股東代表登記第一、第二位發言:「有沒有能力再進行開發跟保育?這個我們也很質疑。」

股東代表指出,滿地富設於內湖的公司已經人去樓空,滿地富也違反《公司法》兩年沒召開股東會,所以股東都無法知道公司的運作與財務狀況,卻多次看到被查封拍賣的消息。

image6股東代表指著開發單位表達不滿,「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我為什麼要參加?股東大會沒開、現況怎麼樣都沒有告訴我們!」。圖|劉亭妤攝

早在20幾年前、滿地富這個計畫案要在我們部落裡來新建的時候,我們所有的鄉親都是非常的高興,希望它能夠順利的這個成立。

會議中部落耆老代表們以阿美族語發言,表達對滿地富的支持。耆老們有感於部落青年外流、隔代教養、經濟發展停滯等問題,期盼透過滿地富的經營,能為三仙台地區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image15會議中不少部落耆老代表對環團充滿敵意,「我們部落耆老一直期盼著,這20年來眼看著就要成功,但是呢?這個中間這一些不必要的環保團體的反對意見,我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圖|劉亭妤攝

然而,滿地富給部落的就業諾言「優先錄用」,在會議中一度引發列席代表之間的意見爭執,滿地富真的能為在地居民帶來工作機會嗎?又保障了名額多少?最終經審議委員一連三度要求滿地富具體答覆,滿地富代表才首度做出明確回應:「我們的董事長剛剛說至少50%。」

與部落耆老們的期待不同,部落青年反而反對滿地富,嚴正聲明滿地富抹煞族人生活足跡與文化傳承。

「里山里海」是人類與環境長期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生物棲地和人類土地利用的動態鑲嵌地景。然而,滿地富一句「本案查詢結果無涉及原住民保留地、亦無公告列管之遺址」便要建設「文化擬態體驗區」,認為能透過展演舞蹈、文物傳承阿美族的海洋文化,讓比西里岸原民青年Amoy直批:「最大的諷刺!」

「不是只有有房子的地方叫做部落,我們的阿美族生活跟山、跟海一起的。」比西里岸原民青年Sowang表示,主張開發範圍和周邊不是傳統領域的財團,不會為部落帶來發展,只是踐踏部落自然主權,同時又藉利益分化長輩與青年的關係。

image12Sowang坐上發言台、一開口就直指滿地富長期對原民文化的不了解,「我想先問一下滿地富,你們知道我們部落豐年祭什麼時候嗎?知道這個月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嗎?我看你們應該是不知道。」滿地富開發人員聽聞,當場搜尋比西里岸豐年祭日期。圖|劉亭妤攝

比西里岸部落居民Soing則描述自己5年前與返鄉部落青年成立工作室,用文化可以延續的方式經營觀光與生活;在疫情觀光慘澹、大地震交通中斷、風災時,也從來沒有人問過他們好不好。

Sowang強調,《海岸管理法》應該是要幫助用行動守護文化與環境的返鄉創業青年,而不是支持一個文化歧視、生態調查草率、對未來毫無交代,甚至還讓部落的生活、語言與祭儀變成門票裡的展示項目

我們要政府做的就是,把這些不合時宜的開發案否決掉。

image7Soing說,他的工作室沒有接大量的團客、不做高強度的開發,就是希望這裡可以永續山海、可以乾淨、文化可以繼續。圖|劉亭妤攝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