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羅奕儒       責編 | 蘇于寬      攝影|蘇于寬      設計|邱泰元


 

 

在妳病倒的剎那,才看見妳逐漸衰弱的模樣。#

 

 

 

 

 

 

 

 

 

「其實我一直覺得有點愧疚,在牠長大的其中一段時光,我剛好是高中、大學階段,比較多朋友、課業,也比較愛玩,所以真的有段時間沒這麼照顧牠、陪伴牠......,在牠生病前我一直以為牠是隻很挑食的狗,但其實是因為貧血所以不想吃東西,牠很痛苦,但我卻忽略了這件事......」靜靜的梳理著Pita 身上的毛髮,飼主凱特這麼說著。

 

 

Pita,12歲的黃金獵犬,陪伴凱特走過高中、大學到就業後的人生,若換算成人類的年紀,儼然已經是位年近百歲的老奶奶,但若是看著牠的樣子,那樣活潑、親人,一時還真難相信牠是隻曾經病重、癱瘓、連醫師都曾建議放棄治療的狗,但凱特並沒有放棄牠,在中西醫的往返治療、調理、復健,一路鍥而不捨之下,終於重新站了起來、恢復健康。

 

 

走過一段美好的健康時光,卻於今年初迎來始料未及的噩耗......

 

 

今年過年期間,某日,凱特發現Pita 的狀況似乎不太對勁,沒什麼精神也站不太起來,由於曾有過癱瘓的病史,一開始想著休息一下、也許就沒事了,直到狀況真的太糟、四肢無力甚至不吃,趕緊打電話掛了急診,才發現體內有腫瘤且已經破裂,造成大量內出血。

 

 

「醫師說,很多內出血超過一天其實都救不回來了,所以那時真的很緊急也非常緊張......」

 

 

「其實最好是能當天開刀,但因為假期間醫院人力不足,只能等隔天,留下牠住院自己回家後其實很難過也很自責,一直很擔心牠撐不到隔天。」談起當天的狀況,凱特的語氣透露出濃濃的焦急與自責。

 

 

隔天,醫師捎來消息,血球數急速下降、血壓也很低,立即安排輸血同步手術,在做好可能就此永別的心理準備下,將Pita 推入了手術房,展開了腫瘤切除的手術,也許是幸運,也或許是Pita 感受到了主人的難過與不捨,硬是從鬼門關前撐了下來,手術順利,平安出院。

 

 

兩週後,忐忑不安地收到腫瘤的化驗結果,化驗報告直指最令人難過的結果——惡性腫瘤。「什麼都不做就是三個月,做了化療也大概是六個月。」醫師的話,像是宣判了死刑一般,想著那些一起走路、玩耍的日子即將成為回憶,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接受。

 

 

 

 

 

犬界致命殺手,惡性腫瘤襲來#

 

 

 

 

 

什麼是腫瘤?愛達司醫院腫瘤專科的蔡智堅醫師解釋,不正常的組織增生稱作腫瘤,通常又分成良性和惡行,以學術角度來看,惡性腫瘤是指細胞非常旺盛、不受控制的分裂,分裂的越旺盛則越惡性;而實際來看,惡性腫瘤通常非常會轉移、復發率高、難以治癒,而這正是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癌症)令人聞風喪膽之原因。

 

為什麼我的狗狗會得腫瘤?#

 

以犬貓來說,全身上下幾乎都有可能長腫瘤,若要細分,腫瘤可分成三大類:「血液腫瘤」、「腺癌」與「肉瘤」,這三類腫瘤的治療方式、轉移機率都不同,同時又可分為良性和惡性。目前已知有些腫瘤能夠提前預防,像是早期結紮就能夠大幅降低母狗罹患乳腺腫瘤的機率;然而,大部分惡性的腫瘤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成因,生活中像是食品添加劑、化學藥劑、空氣污染、pm2.5、輻射線等,都可能是誘發惡性腫瘤的原因,因此也較難以去預防、甚至及早發現。

 

 

另外,蔡智堅醫師補充:「雖然所有的犬種都有可能罹患惡性腫瘤,但在臨床的經驗中,品種與腫瘤的生成常常有非常大的關聯性。」像是黃金獵犬就屬於比較容易出現腫瘤的犬種,從淋巴癌、肥大細胞腫瘤到良性的脂肪瘤都有可能得到。另外像拳師狗、巴哥等短吻型的狗也非常容易得到肥大細胞瘤,但通常是良性腫瘤。品種和腫瘤間的關聯性,究竟是和近親繁殖、或是犬種本身的基因缺陷有關,目前的科學研究尚未證實,僅是臨床統計上的結果,但對於飼主而言,卻可以作為追蹤觀察的指標,及早發現與治療。

 

 

 

 

 

 

在診斷的方式上,通常會先進行影像的檢查,即X光和超音波,但影像檢查並沒有辦法確診,只能在發現不正常的影像出現時推論可能疑似腫瘤。若要確診疑似腫瘤的部位,目前可以透過「細針採樣」和「病理切片」兩種方式來確診。兩者的差別在於,細針採樣是直接用針筒抽取,動物甚至可以不用麻醉或鎮靜,採樣後經過15分鐘左右結果就出來了,費用相對也比較便宜。而切片的檢驗則需要全身麻醉、開刀取出一塊組織,傷口需要一到兩週的癒合時間,費用也比較高。然而,細針採樣的缺點在於因為只能就細胞學檢驗,某些類型的腫瘤可能不容易檢驗出來,當細針採樣無法得到結果時,醫師仍會建議切片檢查,能夠看到整個組織,結果較為精準。

 

 

切片檢查後,病理報告便會送交病理醫師判斷,醫師會就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是否有轉移跡象來判斷與建議治療方式,如果確診為惡性腫瘤,同時癌症細胞有轉移跡象,醫師就會判斷牠很可能因此影響其他器官甚至引發死亡,通常都會建議第一時間治療。很多飼主會提問,若還沒看到明確轉移,是不是有必要這麼快就進行治療,但蔡智堅醫師提醒:「X光和超音波下沒有看到轉移,不代表沒有轉移,可能只是影像的限制,一個癌細胞是非常小的,一公分的腫塊裡可能就有超過十億個癌細胞。」若是已發生轉移,但沒有及時給予化療藥物進行治療,而當癌細胞在其他地方茁壯時才進行化療,效果可能已打折甚至沒什麼效果。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惡性腫瘤併發症#

以下內容為會員限定,您可以免費註冊會員就能立刻閱讀!如果覺得文章很棒,也希望您能夠訂閱支持我們繼續製作更多報導。

登入 註冊 訂閱

癌細胞雖然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然而,惡性腫瘤的病患,其實更多是死於併發症。每種類型和不同部位的腫瘤會產生的併發症都不盡相同,造成的影響也完全不同,像是某些腺癌若是轉移到胸腔,動物會因此吸不到氧氣,就可能併發心肺衰竭而死亡;若是轉移到肝臟、脾臟,則可能引發肝臟和腎臟的衰竭,也可能會死亡。另外,常出現於狗狗膀胱的移形上皮細胞癌常會長在輸尿管和膀胱的接合處,當腫瘤變大時就可能會壓迫到輸尿管,動物無法排尿就容易因急性腎衰竭而死亡,即便腫瘤本身沒有造成大量出血,但阻塞性的併發症就可能造成動物的死亡。

 

 

珍惜一起生活的每一天,學習,如何道別#

 

 

 

 

 

當確診為惡性腫瘤後,首先要面對的難題在於,要不要選擇治療?該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方式?

 

 

無數個夜裡,擦乾眼淚,努力地閱讀能查到的所有資料,思考該如何選擇、拿捏醫療的強度。選擇積極治療,並不代表不心疼動物的痛苦;放棄安寧,也不意味著不夠勇敢,每一次的選擇,都像是走在高空的繩索一般,要麼前進,要麼墜入深淵。

 

 

醫療的選擇上,考量到不希望牠最後的日子承受太多痛苦,盡可能選擇副作用較小的治療方式,平日裡仔細留意身體的狀況、密集檢測、與醫師討論,只希望能挑選出比較適合牠的狀態的醫療方式。但即便如此,看著Pita 從原本活潑、愛玩的模樣,到精神不振、夜裡因藥物副作用而睡不好甚至連最愛的食物都失去了執著,茫然和焦慮總是難免,然而最多的,卻是心疼。「之前生病時,有段時間牠不能走也不能動,可以看得出來牠的眼神是很失意的,才知道這對牠其實是最殘酷的事。」對於凱特而言,那是心中永遠的痛、最令人不願回想起的過去。

 

 

 

 

 

 

從確診的那一刻起,每一次的檢查、醫療、回診,都像是一次與死神的搏鬥般,戒慎恐懼而令人擔憂。唯一令人燃起希望的,大概是Pita 勇敢想要活下來的毅力。即便醫師說治不好、醫療報告看起來多不樂觀,只要看著牠溫暖、燦爛的笑容,還有每次努力地撐下來,從出院回家時的喜悅,似乎就還有一絲努力的希望,「因為牠很努力,所以也就沒有想過要放棄。」凝視著趴在身邊的Pita,凱特堅定地說著。

 

最後的時光,好好生活#

 

也許曾有過遺憾、覺得自責,尤其看著牠受苦的模樣,總會想著要是時光能重來就好了,但時光卻不曾停下腳步,在最後的日子裡,互相陪伴、好好生活,似乎才是不再留下遺憾的最好方式。「目前就是以每天都可以帶牠去草地上滾為目標,其實能夠滿足他的事真的很簡單。」一起散步、到溪邊玩水、躺在沙發上發呆睡覺,對於狗狗來說,幸福其實不過如此,只是往往忙碌於工作、家庭,連這樣的幸福都給不起,「雖然有點困難,但就是努力爭取與克服吧。」凱特 這麼和我們說著,卻更像是對著自己說。

 

 

「牠其實經歷過很多次生病,如果能選擇,希望牠是沒有痛苦的離開吧。」還剩多少時光,誰也說不準,但若真的有離別那日,是什麼樣的時機、什麼樣的醫療方式,願牠能不痛苦地好好離去,大概是能給牠最後也最深的祝福。而那些一起散步、玩耍、搶玩具、尋找零食的時光,還有每次牠生病時的擔憂、為了重新站起來的復健和每次餵藥時的不捨,都將伴隨著愛與思念,永遠留在心中。

 

 

 

 

 

醫療方式的選擇#

 

蔡智堅醫師提到,目前惡性腫瘤的醫療方式分成「預防」和「治療」兩種目的,預防指的是切除腫瘤後,預防癌細胞的轉移與擴散,而治療又分為「治癒」和「延長生命、改善生活品質」兩種目的,不同的目的、個體動物狀況甚至飼主的想法或經濟狀況都會影響到治療的強度以及化療藥物劑量的使用,需要依據個案狀況去選擇。

 

 

 

 

 

 

惡性腫瘤的治療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外科手術、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外科手術和放射線治療主要用在殺除局部腫塊,通常無法以外科手術切除的腫瘤才會選擇放射線治療。如果開始轉移或全身性癌症的像血癌,就需要全身性的治療,目前的技術有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三種。

 

化療#

 

化療的原理是依據癌細胞的特性,無差別地殺死所有生長很快的細胞,因此身體內其他生長快速的細胞功能也會受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化療副作用,常見的細胞如血球,因此白血球數量會下降;腸道黏膜細胞,因此會拉肚子和吐;毛囊細胞,因此毛髮會脫落。

 

標靶治療#

 

相對於化療藥對細胞無差別的攻擊,因此就有人研發出了所謂標靶治療,這是一種口服藥,針對身體中異常的部位將訊號阻斷,腫瘤細胞就不會長,同時也沒有影響到其他健康細胞的生長,因此副作用較小。以寵物用藥來說,有一個種標靶藥叫Palladia,於2008年由美國某個藥廠發明,副作用僅有腸胃道症狀和輕微腎臟負擔,但目前台灣尚未合法進口。唯一有在使用的是將人用的癌症標靶藥用在肥大細胞腫瘤,雖然有效果,但價格就相對昂貴,若要使用每個月光標靶藥的費用就會超過三萬元。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則是商品化的疫苗槍,原理和打疫苗類似,利用生物製劑刺激自體的免疫反應來預防或是治療癌細胞,主要用在動物的黑色素細胞瘤,但目前台灣也還沒有。

 

副作用#

 

許多飼主在考量醫療方式時,常會很擔心副作用對於狗狗的影響,但蔡智堅醫師補充,其實動物在化療的過程中發生副作用的機率其實不高,據統計大約有85%的動物沒有明顯副作用,頂多就是白血球數量變低、腸胃道症狀。然而,若是15%有副作用的動物,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副作用,甚至需要住院打點滴。

 

 

副作用的出現和體內是否有一個名為MDR1的基因有關,有這個基因的動物無法代謝化療的藥劑,因此會引發嚴重副作用。國外目前能夠在化療前先進行檢測確認體內是否有這個基因,但目前台灣還無法做這樣的檢測,因此若有需要通常會先進行一次化療,若有明顯副作用則立即停止,反之大概就可以推斷沒有這樣的基因,可以繼續進行化療。

 

那些飼主能做的事#

健康檢查與追蹤#

 

以惡性腫瘤而言,由於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健康檢查幾乎是及早發現內臟腫瘤的唯一方法,因此格外重要。只要是五歲以上的犬貓,都建議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項目部份除了最基本的血檢外,也需包含超音波、X光等影像的檢查,才可能在腫瘤還小時及早確診、切除。

 

 

而當發現有惡性腫瘤並切除後,在腫瘤還沒有明顯轉移的狀況下,會建議遵守「13366」原則,也就是一個月、三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六個月的定期追蹤,若是都沒有轉移跡象,就暫時能夠放心。但若是有明顯轉移的跡象,就需要密集的回診確認腫瘤的大小,視情況甚至可能每週都要追蹤檢查。

 

怎麼吃?癌犬食譜有效嗎?#

 

飲食的選擇,是飼主常會問到問題之一,蔡智堅醫師提到,若是惡性腫瘤的病患,一般會直接建議吃飼料,另外添加高蛋白的食物(如蛋白)、一些的油脂(像是魚油、亞麻仁油)等。而網路上流傳的許多癌犬食譜究竟可不可信呢?蔡智堅醫師提起美國獸醫營養師Lisa Freeman之前來台時的說法,針對網路上所有給動物的食譜來研究,發現符合營養需求的食譜篇數僅在5篇之內,「市面上許多食譜並不是營養專業人士設計出來的,所需營養、離子、必需氨基酸的配方不一定適合動物。」

 

 

而對於惡性腫瘤與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之間的關聯,也是飼主常出現的迷思與誤解,蔡智堅醫師解釋,「動物並不是因為吃太多碳水化合物所以得到腫瘤,腫瘤是基因不斷分裂後的結果,並不會只有單一原因形成。」腫瘤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的關聯在於,腫瘤的養分來源為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的最小分子),產生的代謝物為乳酸,動物若花很多熱量和體力在代謝乳酸,就容易消瘦,因此才會建議腫瘤的病患降低碳水合物的攝取。但同時,並不是所有動物都適合這樣的飲食,像肉食性的貓就完全不行,若是腫瘤合併腎衰竭,高蛋白的飲食可能加劇腎衰竭的狀況,高油脂的飲食也會提高胰臟炎的風險,因此並不建議完全移除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需要因應每隻動物的狀況決定。

 

 

 

 

 

居家照護#

 

居家照護的部分,最重要的原則其實是讓動物維持開心。在身體狀況的部分,則需要針對每一種腫瘤的特性、目前病症的程度去觀察追蹤動物的狀況。舉例來說,若是腫瘤已經轉移到肺臟,就需要留意有沒有出現咳嗽、抬頭呼吸(因呼吸困難而出現的動作)、是否容易喘以及黏膜是否呈現白色或紫色。若是腫瘤轉移到內臟,則動物可能會精神變差、消瘦、食慾不振;若是轉移到腸道,則可能糞便顏色會變身甚至呈現黑色。不同的狀況下可能出現的症狀都不同,飼主可能也難以留意到是異常狀況,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狀況建議飼主。

 

安寧與安樂死#

 

談起執行安樂死的條件,蔡智堅醫師認為,應該符合兩個前提條件:「經過長期治療」以及「治療無效」。像是有些飼主只是單純不想治療、覺得治療很麻煩,甚至還能用副作用沒有太大的藥物得到很好控制時就選擇放棄,通常不建議安樂死。而當符合上述兩個條件後,接下來就需要依照動物的狀況來選擇,像是不吃飯、精神食慾很差、站不起來、呼吸困難、因腫瘤壓迫無法排尿等,都可能是可以考慮安樂死的指標。「原則就是當牠的病情不可逆了,而牠的生活品質很糟,我們卻沒辦法多做什麼事讓牠更舒服,就可能會考慮執行安樂死。」

 

 

站在醫師的立場,會依據動物目前的身體狀況和醫療效果來判斷安樂死介入的時機點,但實際上的停損點,還是必須由飼主決定,每隻狗、每個飼主的狀況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我會請飼主把所有狗狗喜歡做的事列下來,比如很愛吃零食、很愛出門散步、很愛跳上沙發......,當項目一項一項被刪除後,就會知道牠真的很不舒服,那就大概是時機點了。」

 

 

也許,心裡也明白牠不太舒服、知道牠可能再也不會好起來,但對於每個飼主而言,親手為牠的生命畫下句點,這樣的抉擇總是加倍艱難。然而,若生命終究有盡頭,能在不那麼痛苦的狀態下離開,又何嘗不是種幸福。在用盡全力愛牠之後,最後也最重要的課題,也許就是擦乾淚水,學會用祝福和牠道別。

 

 

 

 

 

本文蒐錄在窩抱報vol.9 《一起,學會道別。》歡至窩窩商店訂購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