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Save Elephant foundation

 

18世紀中,斯里蘭卡國王為讓國民收到佛牙的祝福,下令讓佛教徒聖獸「斯里蘭卡象」著華麗的衣裳,戴著佛牙的神龕於每年7-8月的「佛牙節」進行大象遊行以傳遞祝福給大眾,然而,拯救大象基金會對這個傳統遊行指出,過程中60隻大象受燈光刺激及噪音環繞,載著僧侶在華麗的布衣下舉步維艱6小時以上是傷害生命的行為,有違動物福利。

而基金會創辦人Lek Chailert更在貼文提到「所有的宗教儀式必須建立在不傷害其他生命的情況下,如果我們讓一個生命如此痛苦,又怎麼能稱這個儀式是神聖的呢?」然而大象的飼主也提出反駁,提奇莉是家中唯一的大象,並深受家人的喜愛,且均有接受醫學的治療與照護,絕無虐待動物的事發生。

圖片|Kandy Esala Perahera 2019

 

     

 

數量銳減40%,適應力強大的麻雀消逝成生態隱憂

你多久沒看到麻雀的蹤跡了呢?近年來各地麻雀有感減少,根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於2007-2013的調查發現,全台麻雀數量比過去少了10%,尤其北台灣最為嚴重,數量比過去減少40%,推測與農藥誤殺,以及外來種八哥的掠食競爭息息相關。

自古以來,麻雀就成了台灣的留鳥,有平地居住習性的牠們也無形中融入了人類的生活,而麻雀的台語為「厝鳥仔」,甚至有人稱牠們「會飛的老鼠」,顯見人類日常已少不了牠們的蹤跡。麻雀一年約有2到3次的繁殖期,每一次下4-6枚蛋,孵化日為12天,在鳥類中繁殖力相對較高,然而適應與繁殖力強大的牠們,恐怕是近年來消失數量最多的。 

台灣猛禽研究會會員范力仁表示,麻雀的消失原因除與農藥噴灑因而誤食有關外,也可能與外來種白尾八哥和家八哥數量提升有關。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2009-2014調查報告指出,白尾八哥數量成長近1倍,而家八哥也不惶多讓,成長數量約1.25倍,並有逐年增加的跡象。

過去台灣引進模仿人說話的白尾八哥、家八哥作為寵物,掀起一波八哥熱潮,然而隨後的人為棄養、八哥逃逸卻帶來生態的失衡。范力仁提到,由於白尾八哥與麻雀的棲地重疊因素高,體型又較大,侵略性與地域性也較強,他曾目睹白尾八哥驅趕麻雀的畫面;也有台東農民表示曾親眼見過白尾八哥掠食麻雀幼鳥的現象,顯現麻雀的環境生態正因人類活動的影響而產生變化。

 

台灣獼猴除名保育類,寵物化非法現象出現

 

近年來民眾飼養野生動物的現象不斷,今年迄今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已接獲15起飼養台灣獼猴的事件,而其中有六成獼猴更是未滿一歲,原因可能與年初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動物改為一般類野生動物,所導致獼猴寵物化的非法現象有關。

事實上,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即使野生動物非保育類動物,也不能隨意獵捕養育,如台灣獼猴若被圈養恐違反天性,除了與同伴失去族群間的社會連結及求生技巧,若未適當照護及飼養也恐產生健康與心理疾病。然而,台北市動物之家八月於臉書幫一隻15歲台灣獼猴「妹妹」找家,令許多民眾讀者好奇,難道野生動物不應野放嗎?事實上,獼猴「妹妹」是例外,因過去被人類豢養後遭棄養,多年下來已喪失在野外求生的本能,因此仍需要人類終養。 

     

 

跨國走私貿易猖獗,全球11萬隻穿山甲慘遭盜獵

 

全身佈滿鱗片的穿山甲,因在傳統中醫領域裡被誤認為其鱗片能帶來治病的效果,導致亞洲、非洲等走私來源國家犯罪集團肆虐而起,穿山甲因自身的獨特而身受其害,成為世界上販售量最多的哺乳類動物

光是今年全球就有11萬隻遭盜獵,鱗片重量高達50噸。

這項地下經濟由歐亞非等10個國家、30名記者的共同調查《穿山甲報告》而浮出水面,根據報告,目前穿山甲的主要市場為中國,因市場大量需求使亞洲各地的穿山甲盜獵嚴重,如馬來西亞年初的一起走私案就遭查獲30萬噸穿山甲及鱗片,價值高達台幣6166萬元,非洲部分國家如烏干達、奈及利亞等的穿山甲也難逃魔掌,而這個跨國走私的現象已造成全世界8個種類的穿山甲瀕臨絕種。

 

貓友善照護行動方案有成,北市上百里街貓數量有效下降

 

台北市於2016年起實施街貓友善照護行動方案(Taipei Cat Care Programme;TCCP),是街貓誘捕絕育回置方案(TNR)加上村里照護管理的升級版,為目前經證實能有效街貓數量的方法,目前台北市曾執行過此方案的里共有384個,而其中123個里在長期觀察後發現,里內街貓數量有持續下降的現象。

因具有繁殖能力的母貓平均一年生產3次,一次可以生4~6隻貓,若街貓未結紮並管控數量,容易產生社區問題。儘管TCCP成效有成,仍需透過政府與里民長期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台北市議員汪志冰曾指出,2016到2018年參與里數除下降一成之外,持續三年參加的里僅有110個,志工也有人力不足的現象,然而若想要解決街貓問題並打造人與動物的友善環境,仍有賴地方政府和里民共同努力。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