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信安      編輯|黃珮蓁       設計|陳億瑞 


文章用圖05 01
 「若不能考量到使用者需求,將廚餘做堆肥不過是另種形式的廢棄物。」

 

從科技產業跳入農業的清大博士

採訪車緩緩駛入鄉間小路,兩側種植的黃澄澄稻穗,垂著沉沉的穗頭隨風搖曳,這一期晶瑩飽滿的稻作已進入收割的階段。「要不要走入田中央,可以聞到稻米香喔!」又仁鼓吹著我們這些都市來的俗人一同親近、感受土地的美好。

許又仁,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本可進入人人稱羨的高薪科技產業,卻因從小在農村長大,品嚐過各式最天然蔬果、見識過最清澈乾淨的鄉間風景⋯⋯但長大後反而只看到各種食安問題、農業與環境保護衝突的案例,出於想要守護這份情感,他毅然決然的放棄科技產業。

「半導體產業,終究要與人類的生活機能結合,有使用端才能擴大產業需求、規模。」念頭一轉,他想到科技應用在農業的可能,便決定利用自身所學,將科技帶入傳統農業當中。

臺灣農業有兩大問題,一是使用過量農藥,另一則是施過量的化肥,造成農夫、栽種物本身,甚至是土地的傷害。」又仁一語道破走入農業的契機;另一方面,受臨海農場劉力學老師啟發,發現貧脊的土地能透過廚餘堆肥的改質,以很少的肥料就種出十分優質的蔬菜。於是他決定先了解農業管理當中肥料生產、以及土地養護的方式,期望將農業的根本養好,而後續的科技才有辦法應用。

 

文章用圖05 02 許又仁嘗試以減半的合理施肥量,搭配微生物光合菌,種出的稻米產量十分驚人。

 

廚餘堆肥計畫,從募資開始

要解決廚餘廢棄物,達到零廢棄的環保意識,同時又要兼顧農地養護、友善環境,這樣大膽的理念嘗試卻也讓又仁在執行的初始之際碰壁。「剛開始沒有資源來做,有些人覺得我們年輕人沒有搞頭。想到最後想說嘗試以群眾募資的方式,希望捲動更多社會的關心。」又仁回憶起剛決定要執行理念,而開啟廚餘堆肥的群眾募資的過程。

 

螢幕快照 2019 04 16 上午7.54.13 元沛農坊的募資計畫最後順利募得一百萬。圖:截自FlyingV

 

與一般傳統堆肥不同,又仁團隊在處理時強調要考慮廚餘與土地的關係,希望將「搖籃到搖籃」的理論帶入(意即:所有東西皆為養份,皆可回歸自然。從產品生產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處置階段、結局,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透過廚餘堆肥的技術操作、碳氮比的調配,讓廚餘確實發酵腐熟,使土地經過廚餘肥料當中的微生物能改質,協助貧脊農地活化;同時減少使用化肥、農藥,直接妥善利用廚餘的營養價值,讓廚餘能成為「永續農業」的一環幫手

原先以為計畫就會失敗,眼看截止日將至,一直無法募得達標金額⋯⋯卻沒想到最後有名家庭主婦出於認同這樣的理念,加上有感於廢棄物與環境議題十分重要,需要有人解決,因此個人贊助了80萬支持他們。「奇蹟似的募資達標了,當下還以為是不是她刷卡刷錯了?」又仁笑著説,由於深知環境議題相對較冷門,願意贊助募資計劃的民眾多為少數,卻沒想到意外來個天使成為計劃過關的推手!深切的感受到對方的信賴與託付,團隊也如火如荼的開始實踐他們的理想。

元沛的廚餘堆肥計畫到現在也成功協助香園紀念教養院、慈恩庇護農場的農地養護、讓這些單位能夠充分利用廚餘廢棄物外,還能種植出豐盛的蔬果自用或販售。

文章用圖05 03 過去團隊執行廚餘堆肥,強調考量碳氮比,需先把廚餘和木屑、泥土混合提供碳的來源。圖:元沛農坊

文章用圖05 04 而廚餘發酵過程中整體溫度會上升,當變成黑褐色代表腐熟,為最天然的土壤改良劑。圖:元沛農坊

 

文章用圖05 05 慈恩庇護農場,為元沛農坊過去最完整的廚餘示範計畫。圖:元沛農坊

 

廚餘堆肥就是循環經濟?沒那麼簡單!

問起又仁,廚餘堆肥處理的觀念不斷被推廣宣傳,但實際上廚餘堆肥是否真的能代表循環經濟的價值呢?他是這麼說的:「只將廚餘堆肥好了,那叫做處理廢棄物而已,而非循環經濟。」 

在考察許多公有堆肥廠,加上自己親身實踐後,又仁向我們解釋他這些年從廚餘堆肥中實踐到的循環經濟理論:「所有物品回到原本出生的地方重新被利用,讓原物料進、原物料出的概念。」要循環,必須同時滿足生產者與使用者的需求,才能真正讓這些廢棄物回到土地再發揮價值,以「彼此共好的形式」來執行。

但目前公有堆肥場則多著重在堆肥處置,而比較少考量到農民的需求。「堆肥品質層差不齊、缺乏實際將肥料帶到農地,最後結果就是堆肥的出路沒有人要。」又仁無奈地說著,若不能讓廚餘廢棄物回到土地,不只循環經濟的目的沒有達到,環境的品質也不會好。

文章用圖05 07 元沛農坊的理念,便是以廚餘堆肥、生物多樣性堆肥來完成農業與食物的循環經濟。


「只處理廢棄物,而少了後續實際應用。」這是他認為比較可惜的地方,如果能親自示範,讓農民重新看待廚餘、農業廢棄物的價值,增強他們採用的意願,才能有效推動堆肥的產業鍊。甚至若後續透過產地採植活動、食材料理工作坊,讓民眾現身參與,除能倡議循環經濟的價值,也能促使民眾珍惜且善用食物,達到永續的效果。


「一塊田的價值,背後牽動的是整個產業鍊的重新建構。」又仁團隊希望透過實踐,打造出一條讓廢棄物從土地回到土地的綠色革命。他舉目前團隊與花蓮縣玉里鎮公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進行合作的黑熊彩繪田計畫為例,正是團隊操刀,採用有機、循環經濟的栽培方式,搭配不過量的合理化施肥,促使稻作能豐產,生長的同時黑熊的樣貌也會從田裡浮現出來。是兼顧了友善環境與保育觀念。

 

54267930 2139360382817699 6856459879796703232 o 以黑熊輪廓下去插秧,待稻作生長茁壯便會浮現台灣黑熊協會吉祥物黑寶的模樣。圖:元沛農坊


53458206 2139360772817660 3997538392685412352 n 彩繪田示意圖。圖:元沛農坊

文章用圖05 11 黑熊彩繪田使用三種顏色的秧苗,深紫色的為黑米,富含青花素。圖:元沛農坊

 

堆肥啟示錄:環保與農業密不可分

現在除了廚餘,又仁與他的團隊更開始自行處理其他農業廢棄物。他舉屏東養豬場為例,建置沼氣發電設備,除了將豬糞拿來發電外,事後產生的養豬廢水當中其實含有相當多的光合菌,經提煉培養後可作為植栽的天然生長促進劑,幫助植物吸收,便可減少有機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土地所需的微生物多樣性,減少水體惡化,達到進化水源的功能。

「我們將光合菌帶入農地,協助農民產出很棒的栽種結果,促使他們想要使用這個東西,廢棄物就不是垃圾了!」又仁的成就感來自於此,除了解決廢棄物外,更做到環境保護。

 

文章用圖05 10

文章用圖05 08 紅色罐裝液體即是光合菌,可幫助植栽生長。

又仁與他的團隊業務範圍從處理廚餘廢棄物問題,到執行友善生態、農地集水區水質保護,以及末端民眾食農教育等,內容看似多且複雜,實際上卻是希望重新串連環境保護、農業、社會大眾,形成新的產業鏈模式,「臺灣目前很多還是農業歸農業、環保歸環保,缺乏整合,但我們實際操作會發現這兩者是不可二分的。」期待從元沛農坊出發、倡議,發揮循環經濟的觀念,進而產生最大的社會影響力。 

「我們擔心的不是做得不對,只是擔心做得不夠,每一個人的力量都還太小了。」又仁説,希望能把這樣的產業鏈模式擴散,打造一個綠色永續的未來。他也成功利用自身能力,證明廚餘這些農業廢棄物是具有多樣化的營養價值,也更應該協助它們能順利被利用、正確地回到田地,發揮堆肥的友善環境功能。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