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篇文章,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犬衝突中餵養人時常是事件中的夾心餅乾,同時面對著人類的批評,但又為浪犬們盡心盡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餵養人面對人犬衝突與批評是抱持什麼態度?當看到犬隻成為受害者,又能做些什麼?

撰文 鄭雅淳    |     編輯 羅奕儒    |    設計 黃品瑄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漁港、綠色隧道及虎頭山地區,於2017年四月被桃園市政府列為TNVR示範區,作為零撲殺政策的配套措施,同時也希望藉由示範區拋磚引玉,能夠讓周遭居民一同建立人犬和平共處的環境。但是大約在七年前,這裡曾經因為多起毒狗案件而登上新聞版面,至今,人犬衝突仍舊零星不斷地發生,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始終無法改善現況,反而帶來更多問題,這之中感受最深的,便是長期餵養永安漁港與綠色隧道區域的餵養人。

當餵養人——林欣璉出現在約訪地點,還來不及跟我們打招呼,便先急著觀察7-11旁空地兩隻帶著項圈的小黑狗,「這兩隻是新的,以前沒有看過!」她篤定地說。嘴裡念著怎麼又有棄養,一邊替她們拆下項圈準備飼料、飲用水,這是她每天生活的縮影,這樣在街頭討生活、需要她照顧的狗群目前數量多達兩百多隻。

十年來,每天從晚上十點開始出發,從蚵間到綠色隧道、永安漁港與周圍海岸,偌大的區域便是她每日生活的路線,當打理好每隻狗,往往已是清晨時分。對她來說,身體上的勞累並不足以壓垮她,永無止盡的棄犬、找不到兇手的毒狗案件,才是讓她日日難以入眠的原因。



每日林欣璉都騎著機車帶著飼料,定點餵養浪犬們。
也為牠們搭建飼料屋(如上圖畫面左的白色小屋),為牠們遮風避雨。


圖為採訪當日,剛出現於漁港商旁的兩隻小黑狗,
最後在善心民眾的幫助之下,送往動物醫院結紮。


必要的強悍,否則誰來保護這些狗?#


不能說我完全沒有責任,也不能說是發生意外的那個人的錯,可是我絕對會說是政府機關的錯,這是事實。面對人犬衝突,餵養人像是夾心餅乾,必須同時面對民眾、社會的壓力,也必須為狗的行為負責,當我們詢問起人犬衝突的責任歸屬,林欣璉這樣斬釘截鐵地回答。

餵養行為像是雙面刃,雖然有較大的機會接觸與親近浪犬、對於後續進行抓紮、疫苗施打也有許多助益;但同時餵養也可能造成狗隻群聚,而後引發追車、吠叫、環境污染、造成民眾恐慌等問題。林欣璉談到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餵養的行為,但是,如果不靠餵養,如何抓到浪犬,送去抓紮?若無結紮,狗群數量無法控制,又會引發其他問題,問題便會像個雪球般越滾越大。

曾有人要求林欣璉停止餵養,認為停止餵養,狗群便會自然離開,也不會衍生出其他問題。但在她的觀察裡,浪犬繁衍的後代存活機率其實大約才十分之一,但狗群增長的幅度卻大得多,她認為浪犬數量的組成最主要來源便是——人類棄養。

問起棄養的頻率,林欣璉回憶:「曾有一個禮拜,天天都看到餵養區域有新的棄犬。」而在政府將永安漁港、綠色隧道等地設為TNVR示範區,並且對外公布之後,棄養情況反而更加嚴重。

政府未落實家犬絕育執行、又無法阻止未絕育家犬成為浪犬。」這便是林欣璉認為政府應負責而未負責任的地方,無論是餵養、絕育或是政府實行的精準捕捉,其實都只是在處理最底層的事情,但問題並無法從根本並永遠地被解決。回到核心,政府最應該要做的是從源頭的管理與控管,阻止狗群進入街頭。



餵養之外,沒有停止過的罵聲
#



對林欣璉來說,她其實也不願意當個總是拿著飼料的人。「如果可以,我也想拿著晶片掃瞄器,看看這些狗是從哪裡來?被誰丟掉的?讓他們把牠帶回家,而不是帶著飼料。」

連長期合作的獸醫師,也不完全認同她的作法,但林欣璉始終無法見死不救,開玩笑要醫師把她的雙眼戳瞎,眼不見為淨,才有可能做到。就因多年前心軟給了一隻狗一口食物,回家後忍不住想著,那牠下一餐怎麼辦?其他狗怎麼辦?便毅然決然的開始了餵養的不歸路,就連生產完一週後,因放心不下狗群,抱著產後的身體仍在深夜餵狗。

曾經在餵養中途被民眾跟拍,說要控告她餵狗讓狗群聚集;阻止過一個拿著利刃要傷害狗的人;或是因為餵食了別人的放養犬,被飼主拿著棍子追打。面對這些惡意,她只能做出選擇,同時承擔背後的責任,儘可能在每一個環節都將對人的困擾降到最低。

她利用餵養將狗群引導遠離人類生活區域;搭配TNVR優先結紮母犬,降低繁衍機會;自備容器、餵食結束整理環境,不製造髒亂。但即使做了這些配套措施,狗群數量仍從數十隻增長到數百隻——不過幾年光景——而民眾反彈也未曾停歇。


漁港附近的街道上,隨處可以見犬隻遊蕩於街頭,
若駕駛未注意路況,或狗突然衝出,十分容易發生人車意外。


漁港邊的浪犬也會因乞食而主動靠近人類,但對部分民眾卻會帶來恐懼。


狗群聚集地周圍,也有便溺遺留在路上。


帶著恨,陪牠們等待死亡#



「你永遠沒有辦法理解、或是感受,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面對一再發生的虐狗與毒狗事件,林欣璉提出了問題,但沒有人可以替她解答,因為躺在面前的都是一具具狗屍,用沈默回答她的眼淚。

幾乎從林欣璉餵養浪犬開始,便一直籠罩在毒狗的陰影之下,她無奈地說,自己應該是被毒死最多狗的餵養人,幾乎沒人能超越她。從2012年八月底,一直到十一月,短短三個月內,她幾乎每天都能撿到狗屍,最大規模那次一次有26隻狗死亡。而在那半年,永安漁港原本大約100隻的狗,總共被毒死了78隻。

形容著中毒犬隻死亡的畫面,無論是五官流血或是脱糞,對她來說都不是最難以接受的;真正難以忘記的,是當她看著一隻二十多公斤的大丹狗,在深夜凌晨的漁港廣場抽搐了二十多分鐘,在那短短的時間裡,自己什麼都不能做,只能抱著牠等待死亡,那畫面,她一輩子都忘不了。

※ 以下照片含有犬隻車禍、死亡照片,請謹慎點選。





圖為餵養人所拍攝,人犬車禍後的犬隻死亡照。(圖:林欣璉提供)



上下圖皆為誤食毒物,中毒死亡犬隻現場照。(圖:林欣璉提供)


說起這些往事,剛剛還堅強談論自己如何與反對民眾周旋的她,哽咽地停下了回答,擦著眼淚。「當你發現的時候,你只能讓牠不那麼痛苦。」當她再一次在漁港前的超商空地,發現五隻中毒而抽搐的狗,她只能流著眼淚,陪在牠們身邊,雖然生理上無法替他們承受折磨,但坐在牠們身邊,旁邊陪伴著等待死亡,讓狗狗不是孤單一人面對痛苦,是她唯一能做的。

「從我發現牠們中毒到死亡,即使五分鐘也好,我永遠沒有辦法忘記那個死亡有多痛苦。就從那一瞬間,我好恨棄養的人,好恨那些毒狗的人。」那陣子大量的毒狗,登上了新聞版面、召開公聽會、警方介入調查,但始終沒有找到兇手,卻也成為林欣璉心中永遠的痛。

面對犬隻中毒死亡的悲憤,林欣璉將它化做動能,收拾悲傷,仍在餵養、照護街頭犬隻的道路上持續努力,即使身旁有許多反對的聲音,即使仍有從未停止的死亡與悲傷,仍義無反顧,「不想讓牠們再感受痛苦」她如此堅定的告訴我們。流浪犬的生命,不像是家犬能延續十多年,在他們短暫且被迫生活於街頭的生命中,林欣璉希望能讓牠飽餐一頓,至少她會記得有隻狗的曾經在這個世界上活過。





【採訪側記】

對餵養人來說,每隻狗都是無辜的,若不餵食、不讓牠們在此地生存,牠們真的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但是若從觀光客或附近居民角度,作為觀光景點的永安漁港與綠色隧道,為數不少的狗因好奇或乞食而群聚,確實可能造成民眾誤會與壓力;若再加上吠叫,更容易讓不理解的人認為犬隻具有攻擊性,因而通報動保處捕捉。

採訪當天,也看見狗群們飛奔朝慢跑者吠叫,雖當事者十分鎮定地驅離犬隻繼續前進,林欣璉也解釋狗群是為了要保護餵食者而驅離外人、並無攻擊之意,但是狗這樣的行為,就很可能造成民眾的誤會與恐慌,而成為人犬衝突的導火線。

在人犬衝突事件裡,沒有人願意參與其中,無論是動物或是人類。人們若都只站在自身立場堅持己見,不願意去理解事情全貌,或與他者溝通配合,衝突仍會不斷上演。仍有透過政府、餵養人的配合與溝通,再加上民眾的理解與觀念改變多管齊下等方法,才有可能減緩人犬衝突的發生,讓下一起悲劇事件不再發生。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