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愷丰    編輯|陳信安   設計|陳莉卉

去(2024)年3月,地方媒體屏東小鎮資訊發布了一部驚悚的豬跳車影片

這隻豬的摔落,揭示了臺灣「南豬北送」的運輸日常,也凸顯了運送經濟動物潛在的風險。究竟造成豬摔車的原因為何?既有的法規能否保障這些肉豬的動物福利?如何降低意外的發生?

行之有年的南豬北運

肉豬上市前,從養豬場出發,可能直送屠宰場分切,抑或到肉品拍賣市場由承銷人決議豬價,再進入屠宰場處理,最後才會進到市場供消費者選購。

而根據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下稱高公局)的統計資料,2021年到2024年國道共發生41起豬隻摔落意外。為何會在高速公路上看見被運送的肉豬?農業部畜牧司養豬產業科科長周文玲分享,每年上市屠宰的毛豬約750萬頭,因養豬場較集中於中南部縣市,光六大縣市註一豬隻在養頭數就占了全臺的87%。而目前國內約有55處屠宰場,分佈相對均勻註二。由於所有上市豬隻均須送於屠宰場,國道上有載運活豬的車輛自然是常見的場景。

1 2臺灣前六大養豬縣市分布圖。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 製圖:窩窩
1 1國內毛豬屠宰場分佈相對均勻,但養豬場集中在中南部縣市,因此南豬北運成為國道常見的風景。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 製圖:窩窩

臺灣每天約有500到600輛運豬車次,若乘以拍賣與屠宰的天數,每年最少有15萬車次。因此周文玲表示,從高公局統計資料來看,4年發生41件,平均每年約10件,發生事故的比例並不算高。

註一:依縣市肉豬在養頭數計算,雲林縣最高,接著依序為屏東縣、彰化縣、臺南市、嘉義縣、高雄市。
註二:根據2023年養豬統計手冊,全臺目前共有55處毛豬屠宰場,北部縣市13處;中部縣市14處;南部縣市22處;東部縣市、離島地區6處。

跳車原因各不相同,學者盼加強車輛防逃措施

窩窩記者將去年幾起豬隻摔落國道的影像供畜產學者分析,發現造成意外的原因似乎不盡相同。

1 32024年國內發生並見報的豬隻掉落事件。資料來源:整理自網路新聞資料 製圖:窩窩。

去年3月,國道3號北上九如路段,一隻活豬從雙層運豬車上墜落,工務段人員抵達現場時,豬隻已經死亡。同年4月,國道3號竹南路段,一隻黑豬掉落後,因後車閃避不及直接被輾斃。到了8月,國道1號北上楊梅路段,更發生驚悚的運豬車車禍,造成4隻豬掉落;3隻豬死亡。

「我們一般的豬隻在120公斤以下,牠那個可能是淘汰母豬,體長很長,可能到200公斤,這一隻踩另一隻,有可能就越獄,」學者剖析九如案,認為載運大型豬隻時,車體的防護措施更需要注意,或可將這類種豬註三置於下層,避免掉出車外。而竹南案的貨車,並不是專業運豬車,設備結構未必足夠完善,「必須多一些防範措施,比如上面加上網子。」學者補充。

針對去年桃園楊梅的運豬車意外,學者表示其為車禍導致,在運輸上較無需要檢討的空間。桃園市動物保護處(下稱桃動保處)也說,該運豬車輛無超載或其他設備問題,純屬交通事故,不適用《動物保護法》開罰原則。

註三:淘汰母豬原本是作為繁殖用途的種豬,但當生產效率下降時,還是可能進入肉用市場。

當肉豬摔落國道:夾在動物福利與經濟需求之間

桃動保處指出,在楊梅這起案件中,後續是由高公局派遣吊車及大型拖板車,完成豬隻運輸作業、拍賣流程,桃園市養豬協會也協助清運死亡豬隻,將其送至化製場處理。

1 3.1圖片來源:截自高速公路資訊網

也就是說,車禍現場是以「儘速排除事故」為優先原則,將豬車緊急送到拍賣市場。在經濟的需求下,仍活著的豬會進入拍賣程序;不幸死亡的豬隻,則等待桃園養豬協會派車送往化製廠,經過化製註四成為肉骨粉。

對此,動物社會研究會(下稱動社)發表聲明,批評現行經濟動物運輸上存在的三大問題。包括:缺乏內、外部稽查機制;運送人員專業不足;交通與動保主管機關缺乏橫向聯繫等。

1 4針對去年幾起豬跳車事件,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出臺灣經濟動物運輸的三大問題,呼籲農業部重視經濟動物福利。資料來源:動物社會研究會 製圖:窩窩

動社議題倡議主任林岱瑾補充,以這次楊梅的事件來看,拖吊豬隻也不符合動物福利。但周文玲坦言,上市肉豬體重高達125公斤,在發生交通意外時,要快速且有效地排除事故,採用拖吊是較務實的移動方法之一。豬農張佑誠也強調,肉豬摔落時身體是癱軟的,受傷加上受驚,都會提升移動的難度,對國道警員來說,「只能用最簡單、快速的方式處理。」

對於動保機關在豬摔車事故中的定位,桃動保處回應,在國道上,是基於行車駕駛、人員安全為優先考量,避免事故造成車輛回堵。但針對肉豬的受傷處置,動保處坦言其責無旁貸,樂意配合高公局協助排除障礙,加速還原現場。

但若豬隻處於重傷狀態,能否現場執行安樂死?畜產學者認為,考量到農民的經濟損失,除非豬隻已死亡,否則仍應優先送往屠宰場屠宰,「一頭一萬多元,誰去決定一頭豬要安樂死?沒有人可以決定。」他強調豬是經濟動物,屬於財產,只要尚未死亡,經獸醫師檢查人可食用,馬上就能屠宰。

註四: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改質,變成肉骨粉後可以再利用。

法規明列運輸應注意事項,執行仍充滿挑戰

撇除車禍的情境,過往幾起豬摔車意外,多半是車體結構出現安全漏洞所致。豬農洪健鈞建議,司機從牧場出發前,應再三檢查車輛插銷是否插好?尾門是否關閉?車頂黑網否拉至定位?「你這三樣做好,出錯的機率就會降到最低,」洪健鈞肯定地說。

1 4.1確認插銷拴緊、尾門關好,能降低豬隻摔落的風險。圖片來源:窩窩|蘇于寬攝

事實上,現行《動物保護法》的《動物運送管理辦法》已依動物福利對肉豬運輸過程進行規範。包括司機應接受動物運送職前講習,由地方主管機關核發執照後,每兩年接受回訓一次。此外針對經濟動物,也明列幾條運送工具應遵行之事項,如強制裝設GPS;平均氣溫超過30度且運輸超過3小時,應使用防曬遮蔭;容器高度可供豬隻站立等。 

1 5肉豬運輸過程規範。資料來源:農業部動物運送管理辦法之附表 製圖:窩窩

對此,張佑誠認為運豬車的車體結構,是造成肉豬摔落的原因之一,「橫的圍欄比較節省成本,車子比較輕,這是成本考量,豬就很容易爬。」相比之下,國外的運豬車廂為密閉式甚至有風扇供豬隻散熱,但造價成本過高,並不符合臺灣需求。因此他強調,運豬車結構以橫式柵欄為主無可厚非,但可以藉由修法,加高圍欄高度,避免肉豬爬出車外。

「動物運送管理辦法,它有談到的點,老實說並沒有遺漏太多,比較重要的事,實際操作型的人,是不是要符合這個法規,應該要有操作的指南。」林岱瑾指出,法規的制定已相對完善,問題在於人員的執行,以及是否有監督稽查機制。

桃動保處坦言,動保人員在執法上有許多挑戰。「我頂多知道這台車標準規格,可是我不知道多重?我不知道有沒有超載?我看過去覺得你豬都疊在一起,你超載了,可是沒有一個客觀事實其實很難罰。」此外,縣市政府多半僅配有一位人員做動物運輸的取締,在人力上亦有所不足,桃動保處期待未來人力問題能逐步緩解,以提升執行強度。

1 5.1若豬隻載運過密,可能增加事故傷亡的風險,這些事故豬會先被送到拍賣市場的角落,以較低的價格拍賣(此為示意圖)。圖片來源:窩窩|蘇于寬攝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副司長陳中興則說,目前動物保護檢查員是在肉品市場或屠宰場,檢查運豬車是否符合規範。可以發現以現況來說,肉豬的動物福利在運輸過程,尚難完善地被保障。「除非是交通警察,否則沒有任何行政人員可以在路上攔車,因為我們不具攔檢車輛的執法權。」陳中興解釋。

但陳中興表示,去年已處分幾起違反運送管理辦法的案件,其樣態多為車輛未提供遮蔭、車子扣環沒扣緊、運輸空間過於擁擠等,此外亦有發現司機沒有合格證照但私自運輸的情形,「這些都會被處罰」。

提升一線人員動保知能,守護豬的最後一哩路

回到豬摔車的事故現場,肉豬的動物福利是否得到保障,其實仰賴一線人員的動保知能。事發當下,動保機關未必能即時抵達現場。在道路暢通的需求下,傷亡的豬隻狀況就可能被忽視。

陳中興說道,未來動保司可透過地方政府、線上課程,讓警察在處理經濟動物的運輸事故上,更具動保的觀念。桃動保處也說,未來舉辦司機教育訓練,規劃同步邀請國道警察,共同研商最佳捕捉作業流程。

綜觀近年幾起豬跳車事件,發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即便現行的運輸法規已相對完善,但加強對車體的規範,或許能再降低意外的風險。另一方面,一線人員的動保知能也應持續提升,當豬摔車不幸發生時,才能在道路安全與動物福利間取得平衡。若民眾在路上遇到肉豬掉落,則可致電1959或通報警察機關,協助事故排除。

減少末端事故的機率,是保障肉豬最後一哩路的關鍵。但動社認為,真正的問題應從源頭著手。林岱瑾指出,現行臺灣的活體拍賣制度,才是使肉豬動物福利受損的主因,並呼籲應轉型為屠體評級制度,以減少肉豬被運輸;進拍賣場受驅趕的過程。

這兩項交易制度的差異為何?制度轉型與動物福利的關聯性是什麼?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怎麼做,提升豬隻的動物福利?將在下篇揭示說明。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專題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